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09年初,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东部沿海地区大量农民工失岗返乡。2010年春节刚过,沿海地区中小企业订单增多,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大规模用工荒,珠三角用工缺口超过200万,长三角普遍招工难。一方面,普工不足,技术工人尤为短缺。另一方面,规范的大企业、长期稳定的工不缺。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在1.15亿左右,城市待业人员多达2400万,2010年的大学毕业生630余万人。

材料二:劳动力市场情况关键词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用工荒”的实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订单增多反映出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大企业不缺工,中小企业缺工;普工缺,技工更缺;长期稳定的工不缺,季节工缺,这反映“民工荒”是一种结构性、季节性用工短缺。但从全国来看,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形势严峻。所以,“民工荒”是局部性的。这表明我国劳动力供求形势今后将面临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矛盾。

(2)材料二折射出“用工荒”的实质之一是“权益荒”,民工的休息休假,获得劳动报酬、安全卫生保护、福利保险等权益受到侵害。“用工荒”是对不负责任企业的一种惩罚,它表明新一代农民工觉悟提高,权利意识增强。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