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话题引起某中学高三(3)班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浓厚兴趣,他们就此展开了一系列探究性学习活动。

材料一: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询,获取了以下数据:

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材料二:同学们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了解到,在该城市中,有的活没人干,有的人没活干。

材料三:同学们通过探究还发现,本市存在着这么一个“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导致家庭生活贫困,以至于家庭教育支出比重减少,形成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偏低,最终又引发贫困家庭新一轮的就业困难。

如果你现在加入该学习小组,请继续探究以下问题:

(1)同学们研究性学习所搜集的资料,反映了什么样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请你为本次探究性学习拟定一个课题。并简要说明拟定这一课题的经济学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谈谈破解贫困家庭“失业怪圈”,政府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材料一主要说明了我国人口总量大,就业人口多,城镇失业人口在不断增加。②材料二主要表明我国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③材料三说明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关系到社会生产的发展,劳动力的再生产,以及人的全面发展。

(2)课题:“扩大就业,保障民生”、“解决就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依据: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较大,劳动力的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不相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劳动者就业观念不正确,从而导致我国就业形势严峻。②就业是民生之本,是劳动者谋生的重要手段。扩大就业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具有重大意义。

(3)①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②要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加强宣传,引导劳动者面向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④组织劳动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单项选择题
综合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呈现出平民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平民子女有了接受教育的公平机会。阅读下列材料并问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故乡,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崛起,徽州宗族办学热情的高涨,书院教育远胜于前。……徽州宗族书院较之其他书院平民教育的功能更加明显。休宁《茗州吴氏家典》记载:“族内子弟有器宇不凡,资禀聪慧而无力从师者,当收而教之。或附之家塾,或助以膏火(注:指学费),培植得一个两个好人作将来楷模。”

——安徽师范大学张晓婧《论明清徽州书院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1881和1882年,法国 * * 兼教育部长费里提出两项教育法案。第一项法案于1881年6月通过,规定母亲学校(幼儿园)和公立小学一律免收学费。第二项法案于1882年3月通过,规定对6—13岁的所有儿童实施强迫的、义务的初等教育,……对不送孩子入学的父母处以罚款、监禁等处分。

——刘新科《国外教育发展史纲>

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

(1)据材料一概括徽州宗族书院平民教育功能加强的表现及原因。(5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教育平民化方面出现了哪些新的特点。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6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蔡元培为我国教育平民化做出了哪些贡献?有何意义?(6分)

(4)温 * * * * 说“平民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整体国民的素质。……要使教育成为面向平民的教育,从而使人人能得到教育。”你如何理解温 * * * * 的话?(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