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世纪60——70年代,我国边疆地区出现危机。除新疆危机外,台湾也出现危机(美、日先后侵略台湾)。此时清政府内部就如何加强边防出现了争议。直隶总督李鸿章当时正在筹建北洋水师,从维护本集团的利益出发,借口财饷困窘,认为“海防西征,力难兼顾”,主张放弃新疆,“移西饷以助海防”,他还认为,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湖南巡抚王文韶的观点恰恰与之相反,他说:无因而至,其所视成败以为动静者,则西陲军务也。”(制止了沙俄对西北的入侵,东南沿海自然就平安无事了。)
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认为,自撤藩篱,则我退寸,而寇进尺”;“宜以全力注重西征,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致构衅于东南”。“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读了上述材料后,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
李鸿章和王文韶的说法都过于片面。无论海防还是塞防对与清政府来说都不可忽视。尤其是李鸿章只是考虑个人利益,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左宗棠的看法比较客观、全面,符合当时实际情况。既不能放松海防,也不能忽视塞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