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句型转换

按要求转换下列句子,每空一词。(10分)

小题1:Tom eats bananas every day.(改为否定句)

Tom                    bananas every day.

小题2:That is a red tomato.(改为复数句子)

          are red           .

小题3:Are these your rulers?(作否定回答)

No,                       .

小题4:Mary plays volleyball every Saturday.(对划线部分提问)

       does Mary         every Saturday?

小题5:Look! This is Yao Ming’s family photo.(改为同义句)

Look!This is the                    Yao Ming’s family.

答案

1. 主语为单数第三人称,谓语动词为一般动词,需要用doesn’t构成否定句,后跟动词原形eat,故本题空格处填doesn’t eat。

2.      改为复数将人称那个改为那些those,将名词tomato改为复数tomatoes,故本题空格处填Those tomatoes。

3.      一般疑问句的否定回答为no,人称代词加否定结构,本题用they来代替,否定结构为aren’t,故本题空格处填they aren’t。

4.      对事物提问用疑问词what,后跟一般疑问句,故本题空格处填What play。

5.      本题的含义为这是姚明的家庭照,可以用of表示所属关系的,故本题空格处填photo of。

连线题
综合题

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整整经历30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 * * 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7年10月l 5日上午,举世瞩目的中 * * 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胡 * * 同志作了重要报告。他指出:“……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重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从那时以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 * * 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⑴有外国学者提出“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解释该观点。(4分)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

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

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

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

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各是指什么?(5分)华西村的致富路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精神财富?(2分)

材料三 经过30年的求索与奋斗,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世纪跨越,中国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 * * 伟大复兴的理想。下图是2008年7月中国国家 * * 胡 * * 出席八国集团对话会的场景。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两方面说明当今中国是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的? (6分)

材料四 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

——胡 * * * *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⑷根据材料四并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状况,谈谈为什么中国“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4分)

材料五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2008年12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中国需要一个新奇迹》

⑸如何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关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