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维护国家统一,收复新疆,做出巨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左宗棠

C.邓世昌

D.严复

答案

答案:B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识记能力,在抗击外来侵略的过程中,有民众自发的反侵略,如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等,也有清朝爱国官兵的抗争,如林则徐,邓世昌,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要的一个事例,题目中A项领导了禁烟运动,C项在甲午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最后牺牲。D项在鸦片战争中抗击英军,最后牺牲,B项是左宗棠面对西北严峻的形式,率军队进军新疆,和阿古柏激战,最终收复了新疆,本题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能力,新疆历史上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就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 * * 的管辖,近代左宗棠为收复新疆浴血奋战,表现了高度的爱国情怀,后来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议下在新疆正式设立行省,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
单项选择题

(一)阅读文章,完成下 * * 题。

(甲)宋儒理学的代表人物中,如陆九渊的读书经验也有可取之处。《陆象山语录》有一则写道:“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接着,他又举出下面的一首诗: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这就是所谓“读书不求甚解”的意思。本来说不求甚解也并非真的不要求把书读懂,而是主张对于难懂的地方先放它过去,不要死扣住不放。①也许看完上下文之后,对于难懂的部分也就懂得了;如果仍然不懂,只好等日后再求解释。②这个意思对于我们现在的青年读者似乎特别有用。

(乙)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

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丙)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指房屋四壁)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意为安然自在)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对(甲)文中“不必太滞”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要不求甚解

B.读书要放过难懂的地方

C.读书不应因小失大

D.读书要死扣住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