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丧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1.C
2.①用脚践踏
②古代的一种量器
③丢掉、遗失
④天性、天良
3.B
4.①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这样做就连)过路的人都不会接受。
②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5.①指,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
6.“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