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某水闸改建工程,共7孔,每孔净宽8.0m,主体工程包括闸室段、闸前防渗段、闸后消能工及两岸连接工程等。闸基防渗采用水平防渗铺盖与垂直防渗墙相结合的方式布置,闸室前端设置水泥深层搅拌防渗墙深8.0m,设计防渗长度56.86m,混凝土铺盖强度等级C25。启闭机房工作桥采用预制Ⅱ型梁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支撑于墩顶排架上,其上布置启闭机房。施工中发生以下事件:事件1:深层搅拌防渗墙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在指定的防渗墙中部钻孔,进行现场注水试验测定防渗墙的渗透系数,试验点数为2点。事件2:受吊装场地限制,工作桥采用现浇混凝土施工,在对模板及支架进行设计计算时,考虑了工作人员及浇筑设备、工具重量,以及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事件3:施工单位对工序自检完成后,填写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并报送监理单位.监理工程师签署了质量复核意见。事件4:施工单位按规定对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留置,经统计铺盖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为93%.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低值为22.3MPa,抗压强度标准差为4.5MPa,工作桥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为92.5%,混凝土抗压强度最低值为28.5MPa,抗压强度标准差为4.8MPa。

1.指出并改正事件1中有关试验的不妥之处。 2.除事件2给出的荷载外,模板设计还应考虑哪些基本荷载? 3.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除事件3给出的资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还应分别提交哪些资料? 4.依据《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一混凝土工程》SL6322012,判断事件四中铺盖混凝土和工作桥混凝土质量等级,并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1.①在防渗墙中部钻孔进行现场注水试验测定防渗墙的渗透系数不妥;②试验点数为2点也不要。应在水泥深层搅拌防渗墙水泥土凝固前,于指定的防渗墙位置贴接加厚一个单元墙,待凝固28d后,在两墙中间钻孔,进行现场注水试验,试验点数应不小于3点。【考点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深层搅拌防渗墙的题,考核考生对深层搅拌防渗墙检测方法的掌握程度深层搅拌防渗墙检测方法有:开挖检验、取芯试验、注水试验、无损检测。其中注水试验可直观地测得设计防渗墙厚度处的渗透系数。注水试验在水泥土凝固前,于指定的防渗墙位置贴接加厚一个单元墙,待凝固28d后,在两墙中间钻孔,进行现场注水试验,试验孔布置方法如下图所示。试验点数不小于3点。

2.还应考虑:(1)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2)新浇混凝土重量;(3)钢筋重量。【考点解析】这是一道关于模板工程的题,考核考生对模板工程设计荷载计算的掌握程度。模板及其支撑结构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必须能承受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荷载的最不利组合。模板及其支架承受的荷载分基本荷载和特殊荷载两类。基本荷载包括:(1)模板及其支架的自重。(2)新浇混凝土重量。(3)钢筋重量。(4)工作人员及浇筑设备、工具等荷载。(5)振捣混凝土产生的荷载。(6)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在计算模板及支架的强度和刚度时,应按下表选择不同的基本荷载组合进行设计计算。

3.施工单位还应提供:(1)各班、组的初检记录、施工队复检记录、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终验记录;(2)工序中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检验资料。监理单位还应提交监理单位对工序中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平行检测资料(包括跟踪监测);【考点解析】这是一道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的题,考核考生应参照哪些资料进行工序施工质量评定。《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2007将单元工程按工序划分情况,分为划分工序单元工程和不划分工序单元工程。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应包括下列资料:(1)施工单位报验时,应提交:1)各班、组的初检记录、施工队复检记录、施工单位专职质检员终验记录;2)工序中各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检验资料;3)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填写的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2)监理单位应提交:1)监理单位对工序中施工质量检验项目的平行检测资料(包括跟踪监测);2)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复核意见的工序施工质量验收评定表。

4.铺盖混凝土质量不合格,因为强度最低值为22.3MPa,不满足0.9倍设计强度标准值即0.9×25MPa=22.5MPa的要求。工作桥混凝土满足合格质量等级,其混凝土抗压强度保证率为92.5%大于90%,小于95%;混凝土最低值为28.5MPa,满足0.9倍设计强度标准值即0.9×30MPa=27MPa的要求;抗压强度标准差为4.8MPa小于5.0MPa。【考点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硬化混凝土性能质量标准的题,考核考生对混凝土性能质量标准的掌握程度。自2012年12月19日起,《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SL631~637--2012开始实施,替代原来的《水利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SDJ249.1~6-88,SL38-92,SL239-1999。混凝土试件质量等级从抗渗性、抗压强度保证率、抗压强度最低值、抗压强度标准差、抗拉强度、抗冻性等指标进行评定。

单项选择题

阅读短文
对欧洲医学家来说,基因疗法试验经历的波折可能是2002年最难以忘怀的事件之一。早在1968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布莱泽在《新英格兰医学报》上发表了《改变基因缺损:医疗美好前景》的文章,首次在医学界提出了基因疗法的概念。但直到1990年,人类才首次进行了相关临床试验。2000年前,参试人数达3000之多,但无一例获得成功。
2000年4月,法国免疫学家阿兰·菲舍尔和生物学家玛丽娜·卡瓦扎纳·卡尔沃等在《科学》周刊上宣布,他们用基因疗法治愈了数名“气泡儿童”。所谓“气泡儿童”,是指那些一生下来就患有重度先天性综合型免疫缺陷的儿童,他们无法产生健全的免疫系统,必须在形似气泡的无菌隔离舱中生存。骨髓移植是治疗“气泡儿童”的手段之一,但成功率过低,因此基因疗法作为一种替代手段而被寄予厚望。
这一成果鼓舞了国际医学界,也使所有关心医学进步的人感到兴奋,因为这是全世界第一次利用基因疗法治愈疾病,它使人类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但好事多磨。2002年10月,上述“气泡儿童”中一名意外地出现了类似于白血病的症状,据说是携带治疗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插入了人体染色体上不合适的位置,启动了一个引起癌症的基因。法国、美国和日本等先后决定暂停试验,英国等也在观察之中。
一些人士认为,这一事件是对基因疗法研究的重大打击,基因疗法可能不应该这样急切地推向临床应用。但基因疗法的支持者则指出,在法国的这次事故中,使用逆转录病毒携带基因的基因疗法,有可能通过插入诱变作用引起癌症,这一点早已为科学家所预见,并如实通报给患儿的家属。从迄今的情况看来,试验导致癌症的风险是比较小的,而且不排除这名儿童由于遗传因素更容易患癌症。
在紧接着召开的第10届欧洲基因治疗大会上,700多名专家联合呼吁重新恢复试验。大会 * * 达维德·克拉茨曼说,对于那些没有亲属能够提供骨髓的患儿,采用基因疗法可以使其至少活到3岁,而以前他们一般都活不过周岁。其实,任何治疗方法都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总的来说,要权衡并发症与治疗实际效果的利弊关系。他说,推迟或暂缓基因疗法试验不是科学的态度,而只是一些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科学杂志《医学》主编马克·帕尚斯基表示,停止试验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继续试验才能了解出现问题的真正原因。
分析人士指出,任何新疗法诞生的过程中意外事件是不可避免的,或许是因为基因疗法走在时代的最前列,所以受到了格外多的关注。科学界必须从意外事件中吸取教训,恰当地处理这类事故,研究更好的疗法。而包括政府管理机构和普通公众的外界成员,也应当公允地看待这类事故,一方面对这些研究予以更多关注与监督,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科学发展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而是靠科学本身的自我纠错机制在不断前进,不能因噎废食给科研施加过多的压力。
目前,有关科学家正寻求同行合作,采用新技术追踪携带治疗基因的逆转录病毒插入人体染色体的位置,试图更深入、准确地评估此疗法诱发癌症的危险有多少;别的科学家则致力于改进疗法,例如给病毒载体装备上自杀基因,一旦发现它导致人体细胞异常增生就立即用药物控制,将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还有人设法减少病毒载体与人体DNA的作用,或采用更安全的新型病毒来充当载体。
据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基因治疗水平的不断完善,那些已出现或潜在的问题会迎刃而解。正如基因治疗专家们所说,再给科学一次机会,有了科学界的共同努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基因疗法依然前景无限。

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骨髓移植治疗“气泡儿童”也可能取得成功

B.有了科学界的共同努力、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基因疗法前景依然无限

C.在基因疗法试验方面欧洲人取得了一定成果,亚洲国家尚未进行试验

D.基因疗法的试验不会因为出现挫折而停止,停止试验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