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予;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同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袋又是怎样驳斥他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晋人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而言的。

4.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尾说天帝被愚公的“诚”感动了,用你自己的话说说“诚”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假如愚公与智叟在“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之后再次相遇,会有怎样的一番对话?请发挥你的想像,为这两个人物设计一段对话。   

智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你太不聪明。

  (2)你的脑筋顽同,顽脚得没法开窍,你还不如寡妇、小孩。

2.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铲平。

3.河曲智叟亡以应。

4.“略”。

5.愚公移山的决心和行动。

6.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反映我国一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7.“略”。

(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问答题

综合性学习。

  某学校初三年级要开展“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征文活动。你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准备参与这项活动。

1.下面是征文通知的部分内容。你阅读后从中提取了两条主要信息。

  【材料】地球上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的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20亿人饮水困难。而人类正以每15年增加l倍的淡水需求消耗着水资源。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经占全世界可用淡水的54%。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居世界第110位,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其中108个严重缺水。

主要信息一:①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信息二:②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写好作文,你查阅了大量资料,世界各国节水各有奇招,使你深受启发。请你从下面材料中提取有关节水的三个关键词。

  【材料】澳大利亚是一个节水意识很强的国家,政府要求国民尽量减少用水时无故流失,充分利用湿地和泻湖等自然环境蓄积降水和过滤污水,尽可能节省每一滴水。

三个关键词:①____ ②____ ③____

3.下面是同学们在作文中提出的节水措施。请你指出其中不属于“节水”的两项。

(1)随手关水龙头(2)用温水煮饭

(3)手洗衣服  (4)一水多用

(5)用脸盆洗脸 (6)多喝开水少喝饮料

不属于节水的两项是:____和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