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这则材料,请你把营长的话修改成一条简洁明确的命令。(不超过40字)(5分)

据说在本世纪初,美国有一个营长对值班军官下达了这样一条命令:“明晚8点,哈雷彗星将在这个地区出现。这种情形每隔76年才能看到一次。命令所有士兵,身着野战服到操场集合,我将向他们解释这一罕见的天文现象。如果下雨的话,就到礼堂集合,我为他们放一部有关彗星的电影。” 这道命令由传令兵传达给连长,然后连长传达给班长,当班长对士兵下达命令时,命令竟然成了这样:“在明晚8点下雨的时候,著名的76岁的哈雷 * * ,将在营长的陪同下,身着野战服,乘坐他那辆“彗星”牌汽车,经过操场前往礼堂观看电影。”

答案

明晚8点,全体士兵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如下雨,到礼堂集合。(“明晚8点”1分,“全体士兵穿野战服到操场集合”2分,“如下雨,到礼堂集合”1分,语言表达简明流畅1分。)

题目分析:本题解题步骤如下:①读懂原文,明确主要信息和侧重点,用提取要点法,归纳出内容要点并审清题目的要求,本题就是营长针对晚上的事下一个通知;②分析阅读的语段,明确语段文体,划分层次,概括层意,弄清其内在的关系,辨明题型,确立压缩的角度,既然是通知就应该有时间地点事件;③明确阅读材料的表达方式,找出关键语句,概括信息要点;依照字数要求,决定取舍;④按题目要求,选择最佳句式,恰切表达,注意语言的连贯。做“压缩语段”类题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准确筛选文段中的关键信息,保证重点不丢失。②归纳相同信息,删除重复、冗余信息,以保证语句简洁。③运用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如,恰当地使用代词、过渡性语句以及表示相通、相同、相反的词语(如“同样”“相反”“否则”等)。④合理地根据阅读材料及表达方式进行压缩,合理地根据材料结构和层次进行压缩,合理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表达。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2006年末,浙江实有耕地面积为1594.43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5%、10.3%、7.5%、12%。和0.8%,其中水田面积为1291.08千公顷,分别比1980年、1985年、1990年、1996年,2000年减少12.0%、10.5%、9.7%、4.0%、2.8%。
随着第二、三产业发展,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途径拓宽。与此同时,浙江农民人均土地逐年减少,农民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收益相对下降,农民对农业经营投入下降。但多数农民身份没变,不敢完全放弃对承包到户土地的控制权,仍将土地看作家庭生存的保障之一,使浙江农业成为多数农户的副业,导致经营农业规模不断缩小、效益下降。2006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7335元,从1996-2006年,各年份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年平均实际增长6.8%;2006年,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0.034公顷,比1980年下降28.2%;农民经营农业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从1985年的37.3%下降到2006年的12.0%;农业生产户数为808.26万户,占农村住户数的 66.2%,比2003年下降14.5个百分点;其中纯农户所占比重为19.5%,非农业兼业户达60.1%。
2006年,浙江牧业总产值为287.34亿元,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9.0%;1996- 2006年年均增长为4.4%,比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高1.1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中,牧业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为281元,占家庭经营收入的9.3%,1996-2006年的年均增长为 2.0%,分别比第二、三产业的经营收入的年增长率低8.8和8.0个百分点。
在先发优势不断减弱的情况下,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难度加大,农民经营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长趋缓。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较高比重。农村的第二、三产业发展是构成浙江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要素资源不断匮乏,并向大企业倾斜,非农产业的创业成本不断提高,与农民收入关系紧密的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趋缓,导致农民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非农产业收入增长趋缓。从浙江个体工业单位发展情况看,2007年单位数为67.5万户,2001-2007年年均增长2.8%。

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1980-2006年,浙江省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B.纯农户所占比例很小
C.畜牧业与城乡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发展空间较大,在浙江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席之地,发展速度较快。
D.进入新世纪后,个体工业单位增长速度相对缓慢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