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句型转换

请根据要求改写下列句子,每空一词。

小题1:Her father has been on the phone since half an hour ago. (对划线部分提问)

_________ _________ has her father been on the phone?

小题2:I think diving is the most difficult activity of all. (保持句意基本不变)

I think diving is more difficult than __________ __________ activity.

小题3:We can put those machines on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building. (改为被动语态)

Those machines can __________ __________on the ground floor of the building.

小题4:The beach is a nice place for tourists.  (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 __________ nice place for tourists the beach is!

小题5:Pingping is so energetic that he can be a good monitor. (改为简单句)

Pingping is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to be a good monitor.

答案

小题1:How long

小题2:any other

小题3:be put

小题4:What a 

小题5:energetic enough

题目分析:

小题1:根据划线部分内容,可知疑问词用How long,多长。

小题2:上文句意为:我认为潜水是所有活动中最困难的一种。根据下文所给内容,可知填any other,任何其它的。我认为潜水比其他任何活动更困难。

小题3:情态动词后面动词用原形,故填be put,注意put的过去分词和原形动词词形一致。

小题4:感叹句主要有what和how构成:

1、what修饰名词或名词短语,有以下两种形式: 1. What+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或是:What+名词词组+主语+谓语! 2. What+(形容词)+可数名词复数或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2、How引导的感叹句。 how用来修饰形容词、副词或动词。其结构是: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

联系下文nice place,place是本句中是可数名词,故填:What a 

小题5:句意:平平是如此有活力,因此他能做一个好班长。可知考查be adj enough to do sth,足够……做某事,故填:energetic enough

点评:句型句式是语言的一种固定结构,熟记一些基础句型对于掌握一门语言有着很关键的作用。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于一些常见句型句式的应用能力,所以平时学习中一定要多读多记,培养语感。背诵一些比较固定的句型句式,熟记一些句型句式的变换规则。不要忽视死记硬背的作用,因为一切知识都是从识记开始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追寻共同的国家记忆

2013年4月1日,下午三时许,台北红馆。一个中美混血小女孩捡拾雨后泛黄的落叶,扎成一束花开心地笑着。她背后的红砖墙上,挂着一幅大照片,上面是六七十年前的云南腾冲街头,一位中国老者向一个美国大兵借火点烟。

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影像播放厅里,大屏幕上播放着记录片《寻找少校》和《发现少校》,不少台湾人静静坐着观看,有长者,有年轻人。“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密展”,首度跨越海峡,在此展出。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何亚非,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他在开幕式讲话中指出:“作为对中 * * 抗战历史进行缅怀与致敬的此次展览,无疑是两岸文化交流的一次有益尝试,相信其能够唤醒、冲击并重构我们共同的国家记忆。”

这次展览的280余幅图片,来自中国大陆一群民间人士“把历史搬回家”的行动。

1999年,云南人文学者孙敏从云南省腾冲县和顺乡图书馆退休馆员张孝仲老人那里,看到了腾冲光复之战中一位阵亡美国上校的20多张照片。这一小批尘封60余年的照片,激起了一群人追寻中国远征军历史的热情。

这群人中有章东磐、晏欢、邓延康和牛子等,为拍摄《寻找上校》,牛子于2006年从美国国家档案馆带回了190多幅云南战场的照片。2010年他们一行又历时两个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扫描了中、缅、印战区照片2 300幅,复制了200多万字的原始图片说明。这些影像资料,记录了1941年到1945年中、缅、印战场的状况。

2013年3月29日,“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二战中、缅、印战场影像密展”在台北拉开序幕。开幕酒会座无虚席。章东磐告诉记者:“这个影展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当年任驻印远征军炮兵连长的郝柏村强调,八年对日抗战是中 * * 最悲壮最光辉的一段历史,是全中国人的光荣,有些人淡忘甚至故意淡化这段历史是不应该的。两岸年轻的中国人要共同重视抗战历史。中国国民党荣誉 * * 吴伯雄也出席了开幕式。他说,希望由这个展览,能让更多的台湾人了解抗日历史,唤起民族魂爱国心。何亚非说,自己很渴望多与台湾同胞说说话,完成期待已久的文化之旅。何亚非认为,这样的一个展览会启示人们,勿忘惨痛战争历史,维护世界和平。他还强调了文化直指人心、洞穿灵魂的强大力量。“参天大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同根同源、同宗同文的海峡两岸,在文化交流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近些年来,两岸之间向全方位迈进的文化交流和对话,成为一大亮点。这次展览,无疑将有助于重构两岸共同的国家记忆。

这次展览,意外成了中国远征军名将之后、老兵们的聚会场所。展厅里,也频频闪现台湾年轻人的身影。在台湾政治大学图书档案研究所任教授的邵铭煌也带着九名学生来到现场,实地教学。他说,带学生来是让他们了解这个战场的意义、战时中国人的生活。深谙对日抗战史的他还说,大陆文史工作者,从一个美国少校的葬礼开始,几年苦苦追寻下来,殊为不易。尤其是大量少年兵的影像资料,引起了他的极大关注。这些少年兵,看上去大多不满15岁,有的甚至不满十岁。“在摆弄玩具枪都唯恐伤着自己的年纪,已经端着真家伙上血肉磨盘了”。照片上的这些孩子,个个脸上都带着自信与无畏的微笑。他们的灿烂笑脸,却让章东磐流下了最多的眼泪。他写道:他们留在历史相簿上的形象,是他们每一位暮年回首的骄傲,但却是国家之耻、军队之耻、中 * * 成年男人之耻。

这种对国家记忆的共同追问,也即何亚非所说的“文化之旅”还将延续。

(选自《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4月第2期,有删改)

小题1:这篇新闻开篇安排了一个特写镜头,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如何理解“唤醒、冲击并重构我们共同的国家记忆”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为什么说“这个影展是历史的偶然,也是必然”?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作者认为“这种对国家记忆的共同追问,也即何亚非所说的‘文化之旅’还将延续”,你怎么看?请结合文本举例谈一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