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人们在社会、经济生活中谈判双方讨价还价时心里都会有一个可以承受或能够认可阈值的下限,或在从事某项活动前会设定期望目标的最低目标和基本要求,这就是底线。做人有伦理底线,人格底线,治学有学术底线,供职有职业底线,为官也有为官的底线……

对此你有何见闻或感想?请联系生活,以“底线”为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处),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不得抄袭。

答案

1、首先,要准确把握话题的内涵,什么是“底线”?为什么不能越过“底线”(越过“底线”有什么危害?)“底线”这个话题有什么现实意义?怎样才能守住“底线”?万一不小心越过了“底线”,该怎么办?还可以弥补吗?如果可以,该怎样补救?话题材料已经对“底线”的含义作了界定:“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定。”底线的内涵应该包括思想、道德、法律等方面。思想的底线,即健康、向上;道德的底线,即诚实、善良;法律的底线,即奉公、守法。底线就像一道坎,守住底线,就可以确保自己的言行在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进行。生存是生命的“底线”,诚信是处世的“底线”,忠诚是爱情的“底线”,尊严是人格的“底线”,而不分裂祖国,是国家对台湾当局的“底线”。反之,越出底线,思想就会蜕变,道德就会沦丧,甚至走上违法或犯罪的道路。准确地把握住话题的内涵,作文就不会跑题。

2、以“……为题”,“题”,可以是“标题”,也可以“主题”、还可以是“话题”;如果是“以……为标题”,则一定不能自己命题。

3、评分标准,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实验题

(16分)某研究小组想研究碳与浓硝酸的反应。其实验过程如下。

操作现象
a.用干燥洁净的烧杯取约10 mL浓硝酸,加热。 
b.把小块烧红的木炭迅速伸入热的浓硝酸中。红热的木炭与热的浓硝酸接触发生剧烈反应,同时有大量红棕色气体产生,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光亮。
(1)热的浓硝酸与红热的木炭接触会发生多个化学反应。

①碳与浓硝酸的反应,说明浓硝酸具有     性。

②反应产生的热量会使少量浓硝酸受热分解,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实验现象中液面上木炭迅速燃烧,发出光亮。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助燃气体是O2还是NO2,设计了以下实验。

Ⅰ.制取NO2气体。

①在虚线框内画出用铜与浓硝酸制取和收集NO2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②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NO2,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量相等的正盐,写出这两种盐的化学式          

Ⅱ.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在空气中引燃木炭,使其燃烧并带有火焰,将带火焰的木炭伸入盛有NO2气体的集气瓶中。

实验现象:木炭在NO2气体中持续燃烧,火焰迅速变亮,集气瓶中气体颜色变浅直至无色,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遇空气不变色。

①根据实验现象写出碳与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试分析:是否需要增加带火焰的木炭与纯净O2反应的实验      

③通过实验探究,你认为助燃气体是什么,简述理由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