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姚明不但是篮球天才,而且是语言天才。他妙语连珠已不是什么新闻,比如“打游戏可以重来,打球不行”。岂止是打球不行,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不可以重来的。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以“没有彩排”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答案

示例一:

没有彩排

流逝的日子如枯枝花瓣的飘零,渐行渐远的是青春的纯情与浪漫,不记得曾有过多少风雨飘洒在眼前,风向在耳畔,只知道未来在我脚下。人生没有彩排,每一天都是现场直播!

儿时,我是一只蝴蝶,在天空里迷失,安静的飞。

是谁在风中牵着我的触角向前飞?这双手,是那样的温暖;是谁在雨中引领着我向前?这声音,是那样的饱含爱意······是谁,是谁,让我那么的眷恋,不愿再飞?是你们——我的爸爸妈妈!我人生的导师,生命的挚友。人生没有彩排,美好的童年只有一次,逝去的将珍藏在我的心中,成为最美好的回忆。我很幸福有一个温馨的家!成长路上,同样没有彩排。上帝是公平的,只有有限的机会才会让你愈发珍惜。

青春,我是一株依米花,在青春的巷口屋檐下生根发芽,奏响自己的青春赞歌。

伟大的文学家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明艳,却不知它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青春同样只有一次,没有彩排。即使我普通的犹如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也要寻找浪花的快乐。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倘若我不好好的努力,当初的梦想,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导,自己的未来岂不是梦一场!不过,梦再美也抵不过现实的残酷。依米花,我的理想之花啊!我不会轻言放弃,我要安安静静平平凡凡的拼完这三年!是你让我学会了坚持!

未来,我是自由飞翔的雄鹰,翱翔在璀璨的星空下,静听冰轮的呢喃。

儿时的欢乐萦绕在耳边,就是的记忆浮现在脑海,青春的血泪奋斗,汗水与人生阅历,将会浇灌着我的依米花绚丽绽放!人生只有一次,没有彩排,也无需彩排。走过成长的小路,抚抚触樱花的枝蕊,是未来,是梦想,推动着我前行的步伐,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积极!

人生错过的总比没有错过得多,不应歉疚,学会珍惜所拥有的;奋斗的道路苦乐交织,不应放弃,学会坚持你所追求的;成长路上,阅历的不断丰富足以让你看清社会,不必抱怨,学会积极的走自己的路,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题目分析:一、材料分析

“彩排”是一场节目之前的排练。通过彩排,我们可以发现节目中的不足和问题,找出节目中的疏漏和错误,并能适时进行弥补和改正。可是生活呢?人生呢?生活没有彩排,人生没有彩排。

二、含义理解

“没有彩排”是什么含义呢?

(1)不可重来:走错了,无法挽回。

(2)不可复制:逝去了,无法重现。

(3)不可预知:突发性,不知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该怎样做?即对人生、对生活该有怎样的态度,采取

三、立意选择

(1)慎重走好人生每一步。因为人生没有彩排,不能重新来过。

(2)要精心规划自己的人生,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3)要努力打拼,让人生精彩。认真走好每一天,不留遗憾。

(4)要珍惜时间/青春/生命等。因为时间/青春/生命不会重来。

(5)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一切,不逃避,不退缩,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我们无法预知未来,该来的都会来,我们无法躲开。

(6)珍惜眼前,活在当下。

四、精彩句段

1.许多的事,成了败了还可以重来;许多的花,开了谢了还可以再开。唯有这鲜活的生命,一出生就约定不可更改。哪怕它象一出戏,看幕布打开就得面对舞台。生命没有彩排,人生只有一次精彩,欢笑和悲伤靠自己主宰!

2.人生如戏,可人生又有别于戏。它没有预演的机会,一旦拉开了序幕,尽管你如何地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所以,面对没有彩排的人生,我们一定要努力打拼,演绎自己人生的精彩。

3.面对人生,有的人小心谨慎,精心规划,以求自己有一个尽可能完美的人生;有的人却漠不关心,乱冲乱撞,直到自己无力地在生死边缘挣扎时,才懂得流泪。被乱涂乱画的人生,注定逃不过被丢金纸篓的命运,成为一张毫无用处的废纸。被细心描绘的人生,尽可能它并不是完美的,但它却可以得到命运的垂青和怜爱,成为上帝的宠儿。所以,精心规划自己的人生吧,慎重选择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4.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只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无论成功还是失败,她都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生命也不是一次彩排,走得不好还可以从头再来,她绝不给你第二次机会,走过去就无法回头。

5.没有双臂的钢琴王子刘伟,凭不懈的努力练就一双灵活的脚,脚尖下流淌出令人沉醉又感动的灵魂乐章。他说:“人生,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的活着。”说的多么令人震颤而又发人深省。这不就是如何书写人生的最好诠释吗?果决地死去和精彩的活着,他选择了后者,并怀着没有彩排的信念努力实现每一刻的精彩。没有双手,他可以握住青春,没有双臂,他可以挽起生命。一个瘦弱的躯体下,一个伟大的笔者正挥舞着巨大的毛笔书写每一刻的灿烂。

6.人生没有草稿,每一刻都应该精彩。我们不应寄希望于明天,应当活在当下,活在眼前,用全部的力量去完成当下的任务,精彩的度过当下的生活,这也许是人生的真谛。

7.人生没有彩排,每刻都很重要,把握年华!

8.人生非拍戏,没有胶卷来让我们重录;人生非游戏,没有机会使我们重新开始 ;人生非神话,没有那“月光宝盒”带我们回到过去......人生没有彩排,人生之路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因此,我们要慎重选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然后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不在时间里徘徊,不在岁月里蹉跎,不在挫折前止步不前

9.花败可以再开,戏不好可以重拍,可人生却无法重来,因为人生没有彩排,所以我们要活得更加精彩。 

点评:话题清楚明确,身体难度较低,但是要把立意写正,写高,比较困难。估计一般学生都会停留在“走好每一步”,“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这样的层面上。视野较狭窄是大部分同学的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林家翘——永远追求第一等题目

还没有来得及将他在生物学上的研究结果公之于众,著名应用数学大师林家翘就走了。

众多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航天学家为之震动——多年以来,林家翘的研究工作影响着多个学科的进展。

他晚年的计划是将应用数学用到生物学上,认为这个领域“充满了机会”。在他创办的清华大学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蛋白质结构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

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应用数学中心的师生倒是常常可以见到他。在他卧床不起之前,他坚持出席该中心每周的讨论班,不论刮风下雨。人们常常看到他的轮椅准时出现在走廊里。他听完别人的讲座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副研究员洪柳在讨论班上作的一次主题报告,曾让林家翘很不满意。洪柳搜集了一些材料,对一个问题做了综述。林先生听完后“非常生气”,对他说,你讲的我都听过了,没有任何新意,“下次要还讲这些,我就不来了,除非你讲一些新的研究”。

洪柳说,他非常严谨,希望多听一些新的、前沿的东西,认为年轻学生不应该做一些大的综述,而是应该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

对生物学发生兴趣后,林家翘读了很多生物学著作。他读过的书里做满了标记,还贴了很多便签,记有他读书时的思考。

94岁那年,林家翘为清华大学学生开讲座时提出,做科研始终要“赶时髦”——关注那些热点的前沿问题。

周培源应用数学中心主任雍稳安告诉记者,回国这么多年,林家翘把国家发的生活费全部捐了出来。2007年,他还把一笔大概有400万元人民币的款项捐给了数学中心,那是他卖掉了在美国的全部股票。

“对他来说,没有金钱的概念。他根本就不想这些。”雍稳安说。有一次,雍稳安同林家翘谈话时发现,这位天才级的科学家,居然把自己捐钱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曾回忆指出,1933~1934年,一年级新生林家翘选修萨本栋教授的普通物理课,季终考试时,萨本栋和同仁研究某试题所有可能答法,看林家翘能否选最简洁漂亮的答案,结果林家翘的答案出乎所有教授的意料,“比预想的答案都要高明!”

1965年,林家翘应邀到何炳棣所在的芝加哥大学访问,两人见面后,林家翘说:“咱们又有几年没见啦,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做第二等的题目。”林家翘的话代表了 “清华精神”。

林家翘生病住院,医生指出他脑袋里有淤血,必须完全休息。林家翘说,“我一天不做研究都不行”。清华的同事不得不在病床边陪他谈工作进展,才会让他稍微安心。

在生命最后几天里,林先生的大脑依然保持思考。在病床上,林家翘关心的不只是清华大学,还包括时事。他让别人为自己读报。在生病之前,他关注的媒体议题是“中国崛起”,为祖国的进步而振奋。他不但读报,还会在报纸上做标注,把自己的看法做成笔记,夹在文件夹里。

林家翘家里最多的就是文件夹,柜子上、书桌上都是。每隔一段时间,他就提醒秘书,自己的文件夹又用完了。半个月就会要再买三五个。

在林家翘人生的文件夹里,流动稳定性理论是重要的一页。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他在流体力学的流动稳定性和湍流理论方面的工作带动了一代人的研究和探索。

台湾已故的天文学家袁旗是林家翘的学生。他生前曾撰文回忆,因为流体动力学稳定性理论,林先生在流体力学界中的外号是“不稳定性先生”。

他说,林先生决不抢人家的研究成果,总是会把他人的研究结果公平地归于其创造者。他甚至一再把密度波的创始归功于林德布,其实林德布教授提出的密度波“非常粗略、原始”,与林先生精心构建、演绎出来的理论不是一回事。

“不稳定性先生”以97岁的一生游走多个领域,成了天才式传奇人物。

他在加州理工学院的导师是著名的导弹之父西奥多・冯・卡门。人们至今津津乐道,从大师冯・卡门的门下,走出了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等光彩闪耀的群星。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有一次当众回忆,在钱学森、郭永怀、林家翘当中,“最聪明的是林先生”。

坐在轮椅里、白发苍苍的林家翘认真地纠正这位老友:“我是用功的那种——不敢说是聪明。”

《中国青年报》2013年1月15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晚年的林家翘深居简出,为了省出时间出席应用数学中心每周的讨论班,几乎不接受记者采访。听完别人的讲座还会参加讨论,持续时间通常有两三个小时。

B.林家翘先生对学生要求很严,他不主张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做一些泛泛的综述,而主张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如果他对别人的报告不满意,他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

C.林家翘先生对金钱没有概念,他把在国内的全部收入捐了出来,还捐出了卖掉在美国的全部股票的收入,他甚至把自己捐钱的事情都忘得一干二净。

D.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林家翘先生的大脑依然保持思考,他不但读报,依旧关心清华大学,关心时事,还会在报纸上做标注,把自己的看法做成笔记。E.本文通过记述林家翘人生的若干片段,表现了他多方面的个性特征以及在科学上的理论创见与突出成就,为我们展示了一位科学家的感人形象。

小题2:人们称林家翘先生为“不稳定性先生”,为什么?(6分)

小题3:林家翘先生“永远追求第一等题目”的精神体现在哪些地方?(6分)

小题4:林家翘是世界著名应用数学大师,别人认为他的成就来自他的聪明,他却认为来自自己的“用功”。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