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的代表在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上无奈地签了字。这是中国近代百年屈辱的开始。
材料二:这是时间意义上的又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的一个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 ,“皇帝”也永远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
材料三:有关这个城市的记忆,永远无法被时间抹去。这一天,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这一天,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忆起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12月13日,我们在这里深深悼念着人类史上的不幸。
材料四:定格的历史一页(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1)材料一中所述的“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指什么?该文件是在哪一历史事件后签订的?(4分)
(2)材料二中,“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具体指哪一年发生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3)材料三中“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中南京居民和中国士兵被日军屠杀了多少人?(4分)
(4)依据材料四,这一场面的出现与哪一次著名战役有关?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是公元纪年的哪一年?(5分)
(1)《南京条约》(1分);鸦片战争(1分)
(2)1912年(1分);中华民国成立(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分)
(3)南京大屠杀(1分);30万人以上(1分)
(4)渡江战役(1分);1949年(1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根据材料一的“一份对中国极不平等的文件”和“1842年8月29日”信息判断,这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和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2)根据材料二中的“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信息判断,那个元旦是指1912年1月1日,民国取代了帝国是指建立了中华民国。
(3)根据材料三中的“12月13日,刺耳的防空警报响彻南京城”和“我们会不约而同地忆起74年前的那场血腥浩劫”信息判断,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南京大屠杀,屠杀我军民三十万人以上。
(4)根据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这一场面和渡江战役有关,“中华民国三十八年4月23日”是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是:1912
+38-1=1949年。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析理解能力,鸦片战争使中国步入近代,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从此中国开始了受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也开始了抗争和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上重要的探索,开启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国防,教育的近代化,另外本题还考察学生对民国和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民国纪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1912+1=民国纪年,公元纪年的计算方法:公元纪年+民国年代-1=公元纪年,希望同学们要牢记这个计算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