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7分)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     魏源《海国图志》的刊行

1866年      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

1878年      李鸿章成立上海机器织布局

1888年      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1894年      孙中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      百日维新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

(1)《海国图志》中提出了什么主张?(1分)这一主张挑战了哪一传统观念?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2分)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2分)

(4)分析上述大事年表中,1840年、1895年、1900年所反映的事件,据此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1分)

答案

⑴师夷长技以制夷;闭关锁国

⑵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李鸿章成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北洋海军正式建成

⑶鸦片战争爆发,魏源《海国图志》的刊行;《马关条约》签订,百日维新。

⑷列强的侵略

题目分析:第(1)题,魏源的《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意思就是学习西方的长处最后来制服西方,这是对传统的闭关自守观念的挑战。

第(2)题,结合书本知识作答,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李鸿章成立上海机器织布局;北洋海军正式建成,都是为了学习西方的技术。

第(3)题,鸦片战争爆发,促使了中国人的觉醒,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他们看到了西方的强大,所以开始学习西方魏源,以至《海国图志》的刊行;

《马关条约》签订,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 * * 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了百日维新。

第(4)题,1840年、1895年、1900年的事件分别是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线索也可以由此得出,就是列强的侵略。另一方面是觉醒的中国人的抗争。中国近代是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反侵略交织在一起的。

点评:中国近代史是屈辱史和抗争史的结合。一方面列强不断发动侵华战争,使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不断地抗争,这是列强始终不能把中国完全变成其殖民地的原因之一。本题以探索、抗争为主线,着重考查地主阶级改良派的一些主张,再要求学生归纳出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一定的深度和探索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秋天的况味

  秋天的黄昏,选择乡下的一处山谷,择一块净石依树而坐,静静地看晚霞映红的天地之间,那种秋色朦胧的诗意,那种黄昏霞晖的壮观,那种雁飞芦苇荡,冷月爬上枝梢的况味。岁月的脚步在霜白虫迹的叶片上,秋季——如此浓情醉烈地到来。

  喜欢树林熟透的感觉,秋林古气磅礴的气象更是我的所爱。也曾在那片片枯黄、落叶漫漫的一个深秋,一些事情的发生从此在我心灵烙下了铭心刻骨永远也无法抹煞的惨痛凄美的回忆。倘若一片绿叶枯黄后的凋零是一个生命的结束,那一年,我的恋人就如同一片红枫叶,随着一阵冷风轻拂而飘落,永远地消逝。从此,当秋季第一片红叶从枝头飘飞的时候,叶子在半空中打转,优雅而又缠绵,习习凉风分明在诉说着秋的浓重萧疏的况味,心头不禁一阵凄然,产生出一种别样的情怀——枫叶染红的情怀。

  灵魂深处炽热地幻想与思念,日以继夜,用我拙劣的诗行抒发心中那难以负载岁月的沉重,愿我的诗行铺成一条路子,可以抵达天堂的路,去成就那幻想与思念的深挚。即使只是一个瞬间的辉煌与绚烂,一如流星陨落,也能在青冥的高空划出一抹灿烂。一个刹那的瞬间,永远的美丽;一个秋季的别离,永远的相思茫茫……

  秋天的况味是纯熟练达的,也是凛冽萧瑟的,温而不炎烈、冷而不彻骨;那么淡然又明晰、那样浓情又烂漫。大地黄土之上金色的麦田,丛林绿野古拙高耸的红枫树,瓜棚下硕果丰盈,凉台上淡菊幽香;满山斑褐、满林枫红、四处飘香。诗一样的况味,古典而浪漫、奔放又含蓄,勾起我对你无尽的思念与牵挂。在每一个披挂星光的夜晚,在烟头白灰之下露出红光的牵挂中,抑或是我抒写情感断想的潮凉中,你——便一路风尘踩着铺满红叶的路子来到我的身边……就这样,暗香残留的爱恋,苦盼了年年岁岁,痴迷了一生一世。

  秋季,每每这样,在岁月的轮回中无声地到来。太多绿意在秋风细雨中绿色散尽,渐渐枯黄,随风飘散。一如秉烛孤窗之下的独影,为那相聚后的离别、握手之后的分手、缠绵之后的相思,眷恋了年年花开花又谢,怀念了一年又一年。秋季一年年,秋风一阵阵,红颜渐逝,青春也随之而早已不再。

  月影来,琴声和,浊酒香浓,往事一如昨;风吹去,片片红,醉意朦胧,思念千嶂重。

  清晨,晓起推窗,江南深秋的清晨总是在一夜之间霜白满地,沾染在红叶或菊黄之上的颜色更加朦胧而显含蓄。日头渐渐爬上山坡,墙面的颜色一如火烧过后的通红,素霜荧白化作了晶莹的露珠沾染在叶片之上。思绪漫无边际,没有理由拒绝灵魂的飞翔,我的红叶早已跌入凡尘,然而,一颗痴迷的心冲破了层层敌对,也不曾忘怀,笑之于风雨中,宁可是疏狂一醉,也不愿醒来。

  此时,聆听一曲《秋日私语》,旋律与灵魂碰撞出的震撼,骨子里升腾的冲动,细胞里思念在蔓延,像是一个天际沙洲之中的流浪者找寻到一洼清澈的源泉,滋润着那干涸已久的心田。让文字来记录那千般愁怀、万般柔情,然而柔指飞扬轻敲键盘,却是难以言喻的情怀……是啊!秋本就是一个谜,它既象征成熟,也象征枯萎;一如丰收的喜悦那样圆满,又一如树叶的飘飞似乎象征着一种凋亡;一如此时,落笔之间思绪回去了久远久远,在那枫叶落英的一瞬,演绎着的是那深秋最后的一抹红晕,饱满而热烈,冷寂而萧索,凄凉又冷酷。

  人生如岁月之有四时,春之盎然后的夏之热烈,秋之成熟后的冬之宁静。即便会经风经雨,会有雷鸣电闪,风雨之后仍有风雨,痛苦之后仍有痛苦相伴;而也正因为如此风雨过后的阳光更加灿烂,难以得到的幸福而显得更加的珍贵!一如秋天的况味,必须经过冬去春来,夏逝之后才会有秋季那纯熟的时期。虽然枯叶怅然也成美,虽然萧瑟也灿漫,正所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才让自然界生生不息,人世间也不过如此。

  秋天的况味是人生的写照,倘若春是生命的开始,那么夏就是生命的成长;而秋则是生命的成熟,跌跌撞撞的一生终会在冬季一般的宁静中安然沉睡。秋天的况味意示着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生命不是一种负担,但是人们常常因为自我的迷惑,结果把它变成了一种负担。我们应在秋天的况味中体会到那种枫叶即逝的时候也要让生命的尽头华丽、恢奇、雄壮……纵有千般凛冽万般萧瑟,亦有其诗兴不尽耐人寻味不朽的况味——秋天的况味! (选自《中华散文》)

1.理解文中加粗词语的含义。

(1)文中第二段“一些事情”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文中第二段里作者的“惨痛”而又“凄美”之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虽然枯叶怅然也成美,虽然萧瑟也灿漫”中,作者感怀枯叶的“怅然”为“美”,“萧瑟”为“灿漫”。请你结合具体的语境加以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散文是通过意境来感染读者,表达作者的情感志趣的。请对本文中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围绕“秋天的况味”抒发感受,其“况味”有哪些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