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我听到一个律师在一个犯罪案件中为他的当事人提供下列辩护词:“我的当事人不在犯罪现场;如果他在的话,他也没干;如果他干了,在当时他一定是精神错乱了。” 下面哪一种说法与上述论证最为相近
A.医生:“这个病人承认感到恶心、头昏眼花、胃部痉挛,是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晚饭的时候他吃了开胃虾、烤鸡和冰淇淋。这三道菜中有一道导致了食物中毒。”
B.法律事务专家:“尸体检验发现在脑部有三处枪伤,我把它们标为A、B和C。每个枪伤都可能是致命的,如果不是A,那么不是B就是C;如果不是B,那就一定是C。”
C.证券市场分析专家:“证券市场价格的突然暴跌是由三个因素引起的,总统宣布要对中美洲事务进行调停,政府相关数据报表表明在过去的六个月里经济实际上没有增长,并且有价证券遭到了有目的的大量抛售。如果有任何一个因素不起作用的话,价格下跌就不会如此严重了。”
D.邻居:“我没有借过你的吹雪机;如果我借了,我可以保证还的时候没有摔坏;如果还的时候是坏的,那么我借的时候就坏了。”
E.孩子:“我从来没有说过谎;如果我曾经说过谎的话,我现在不说了;如果我现在还说谎,你永远不会发现。”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有关法律和其他类型的辩论中,普遍运用的策略是留有选择的余地,尤其在解释和论证方面,显得更有说服力。但本文以一个事实开头:他不在现场。如果这次声明事实上成立的话,那么余下的部分就没有必要了。但如果说话人相信留下的部分并不多余,那么开头的声明一定是不成立的。这样说话人就处于自相矛盾之中。D也有这种自相矛盾。A和B都合理地运用了留有选择余地的技巧,因为它们都是可能成立的论证问题。C并没有运用留有余地的技巧,实际上是在分析造成某种现象的三个必要原因。按照说话人的意思,没有一个原因足以引起这个结果。E也许是一个次佳选择,但最后一句话与原文不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