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释]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

(1)之为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

(2)则其受于人者不也: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幸而在穷僻之:___________________

(4)终无于天下: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问。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沦述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终于   (2)达到   (3)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   (4)帮助

2.(1)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

(2)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会每天退步。

3.[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4.[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法当斩。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悦之。言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可耳。”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注]①连敖:接待客人的低级官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辱之曰              当众

B.项梁败,又项羽      跟随

C.为连敖,法当斩      因为

D.今大将,如呼小儿耳  授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不及闻,自追之   ②诸将亡者十数

B.①何斩壮士         ②吾公以为将

C.①贫,钓城下       ②言

D.①次至信,信仰视   ②设坛场具礼,可耳

7.下列四组句子,分别属于表现人们对韩信或轻视或推重的一组是 (3分)

A.①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②饭信,竟漂数十日。

B.①俯出胯下,匍匐。       ②与语,大悦之。

C.①居麾下,无所知名。     ②如失左右手。

D.①追信,诈也。           ②不及以闻,自追之。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信做平民时,生活贫穷,一个漂洗丝绵的大娘见他饥饿不堪,拿饭给他吃,一连几十天,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大为感激。

B.淮阴市中一个年轻屠户看不起韩信,说他人高马大,佩戴刀剑,实际内心懦弱,还让韩信承受胯下之辱,被全市的人耻笑。

C.韩信先投奔楚军,追随项梁,后归顺汉军,都只是担任低级职务,难以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在汉军中更是差点掉了脑袋。

D.滕公与萧何都是发现赏识韩信的伯乐。滕公救了韩信一命,萧何追回逃亡的韩信,又都极力推荐,使韩信得到汉王的重用。

9.断句和翻译。(10分)

⑴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曲线的句子断句。(4分)

何 曰 诸 将 易 得 耳 至 如 信 者 国 士 无 双 王 必 欲 长 王汉 中 无 所 事 信 必 欲 争 天 下 非 信 无 所 与 计 事 者 顾 王策 安 所 决 耳

⑵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②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