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饴然不动,假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面的问题。

(1)“明灭可见”指的是一条小溪,这个说法有根据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打比喻。试分析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1)闻水声,如鸣佩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似与游者相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三段的段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潭中大约有鱼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好像水都没有)。

   (2)(游鱼)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2.(1)上文“斗折蛇行”是指溪说的;下文“其岸势犬牙差互”是指溪岸说的,这就是“明灭可见”。

(2)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意近即可)

3.(1)“鸣佩环”比喻“水声”的嘹亮。

(2)“空”,意为空中,比喻水的透明度。

(3)不是比喻,“似”表示作者的猜想。

4.第1段写潭中游鱼的情趣。第2段写潭的水源。第3段写潭四周的景色和作者的感受。

5.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意思对即可)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