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具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湾事后(即1895年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态, * * 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 * * 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派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君主立宪;三权分立学说。
(2)对农民态度:利用变法来抵制农民起义。对帝国主义态度:幻想得到帝国主义的支持。
(3)不敢触动封建统治基础,不敢发动农民阶级,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4)不正确。原因: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弱小和妥协性,决定了实行改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最终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