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不包括( )。

A.系统的总体结构图

B.业务流程图

C.模块结构图

D.数据概念结构图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内容。逻辑模型就是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型,主要描述系统的总体构成、子系统划分和子系统的功能模块,还包括各子系统的业务流程和数据流程以及相关的数据定义和结构,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的总体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概念结构图、基本处理说明等。模块结构图属于系统设计部分的内容,不属于信息系统逻辑模型。故本题选择C。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材料一“天朝上国”第一次真正与"地上的世界"接触的代表是满清政府于1877年派出的首位驻外公使郭高焘。中国派出的第一位常驻西方国家的外交官竞然背负着"道歉"的屈辱使命。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之后清政府与英、法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英、法政府于1861—1862年间派遣公使常驻北京。按照国际外交惯例,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应互派使节。1875年,英国以“马嘉里事件”(英驻华使馆翻译马嘉里游历云南被当地人打死)要挟清廷,使它在适使问题上作出艰难的决定,即在次年签订的《烟台条约》中明文规定中国派使臣前往英国"道歉"。清廷决定"道歉"使臣并作公使常驻伦敦。当时它看中的人选是被奕诉,李鸿章推许为"第一流"洋务人才的郭高焘。——邬克《他没有给国人丢脸》材料二郭嵩焘这时虽然还未曾走出过国门,但是借助于担任过广东巡抚的经历和对西洋事务的经意考察,他对西方列强的见解,不但比保守派,而且比洋务派领袖们也高出了一头,他在这里提出的“西洋立国有本有末”的论断,在中国近代文化交流史上是石破天惊的创见。当他出使英、法之后,通过对西方的亲身考察,思想更加激进,因而倍受各方攻击;归国之后,闭门居家都不得安宁。死后,即使李鸿章这样的大员出面请谥,朝廷亦不给。——王兴国《郭嵩焘的两重不同的历史地位》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回国后遭受攻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