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 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 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

材料四 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它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最深的一条是怎么规定的?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戊戌变法时期(1分);新文化运动(1分)、五四运动(1分);

(2)《辛丑条约》(2分);“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2分);

(3)陈独秀(2分);

(4)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武力割据,造成两岸分离,产生了这种局面(2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分。意思对即可)。

(5)围绕重视教育、振兴祖国等话题答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的认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材料一中的北大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由此判断和历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有关。

(2)材料二中的“1900年”和 “庚子赔款”,结合所学知识,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性质影响最深,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材料三中的雕塑的主题是民主和科学,根据所学知识这是为了纪念陈独秀而设的。

(4)材料四中的“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是指台湾和大陆分离造成的现状,原因是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败退台湾,武力割据,造成了两岸分离,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等。

(5)本题是个开放题,学生只要从清华,北大的历史变迁和两个学校的光荣历史答题,如重视教育问题,复兴中 * * 问题等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能力,该题跨度大,涉及的历史知识点多,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历史知识要有整体的把握并具有一定的历史分析能力才能解答,历史上的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爱国,与时俱进,锐意创新,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历史上的国共合作,合则双赢,分则不利的事实警示着两岸同胞,和平统一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现阶段,加强联系,加强合作,是当务之急。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