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1955年,张海迪出生在山东济南。不到6岁,小张海迪突然得病了。5年中,她做了3次大手术,脊椎板被摘去6块,最后高位截瘫。为了分散注意力,她就猛揪自己的头发,打算用一种疼痛来代替另外一种疼痛。渐渐地,她揪下来的头发,都能编成一条辫子了,她忍受了多么大的痛苦啊! 

      1970年4月,张海迪想为大家做点什么。于是,她开始在昏暗的油灯下学习一本本医学书,成了一名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的乡村医生。

      在山东济南莘县生活期间,张海迪为群众治病一万余多人次。由于经常靠在轮椅上给人看病,她的肋间神经总会感到剧烈的疼痛,脊椎甚至弯曲成了“S”型,但是,为了治好村民的病,回报他们的爱,张海迪始终坚持着。

      1983年起,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小米勒旅行记》和《丽贝卡在新学校》等英文作品,创作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其中,《轮椅上的梦》已在日本和韩国出版。

      1993年4月,通过发愤苦学,张海迪获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1997年,张海迪被日本NHK选为“世界五大杰出残疾人”,她的事迹,从此传向世界……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答案

人的一生可以会遇到各种疾病及灾难,我们要敢于与命运抗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选择题
对于下首宋词,理解不正确的是( )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注]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 * 白发征夫泪。
[注]燕然:内蒙古的燕然山。汉和帝永元元年,大 * * 窦宪大破北匈奴,曾采燕然山石,勒石记功而返。
A.上片写景,描写的自然是塞下的秋景。一个“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特别是词中的“长烟落日”,很自然地使人想起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下片抒情,抒发的是边关将士的愁情。端着一杯浑浊的酒,想起;离家万里,敌人还未被打败,再加上满眼的白霜遍地、盈耳的羌笛声碎,又叫人如何能够入睡?将士们只能是愁白了乌发,流下了浊泪。
C.作者在这首词中,以借景抒情的方式,抒发边关将士思乡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情怀。“羌管悠悠”句刻划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忧思益见浓重。“人不寐”二句,描摹 * * 战士的感伤之态,并点出他们彻夜无眠、鬓发染霜、泪下如霰的正是这种感伤之情。
D.综观全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戍边将士们的内心真实感情,读起来真切感人。这样的境界在反映北宋那个王朝怯懦、外族凭陵的特殊的历史阶段上,是有典型性的。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