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与友行   期:_____________

(2)后乃至   去:_____________

(3)相而去   委:_____________

(4)下车之   引: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写出句子省略的内容。

示例:(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文中介绍“元方时年七岁”,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本文另拟一个能反映故事主要内容的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1)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1)太丘,友;(2)家君,家君;(3)君。

4.(1)交代元方年龄小,衬托元方知礼,突出元方的聪明和智慧。

(2)交代元方年龄小,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无礼”埋下伏笔。

5.示例:元方辩礼。(意思对即可)

选择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