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与友行   期:_____________

(2)后乃至   去:_____________

(3)相而去   委:_____________

(4)下车之   引:_____________

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仿照示例,在下面的括号内补写出句子省略的内容。

示例:(陈太丘与友)期日中,(友)过中不至。

(1)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2)(        )待君久不至,(        )已去。

(3)(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4.文中介绍“元方时年七岁”,有何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为本文另拟一个能反映故事主要内容的题目。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约定;(2)离开;(3)丢下,舍弃;(4)拉。

2.(1)当着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2)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1)太丘,友;(2)家君,家君;(3)君。

4.(1)交代元方年龄小,衬托元方知礼,突出元方的聪明和智慧。

(2)交代元方年龄小,为后文“元方入门不顾”的“无礼”埋下伏笔。

5.示例:元方辩礼。(意思对即可)

判断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度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978万人,比上年增加436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4533万人,比上年增加492万人在外出农民工中,“住户中外出农民工”11567万人,比上年增加385万人;“举家外出农民工”2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07万人。
从输出地看,2009年东部地区农民工10017万人,同比增长3.1%,东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比重为43.6%;中部地区农民工7146万人.,同比增长0.9%,中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31.1%;西部地区农民工5815万人,同比增长1.2%,西部地区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25.3%。
从输入地看,2009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9076万人,比上年减888万人,下降8.9%,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62.5%,比上年降低8.5个百分点;在中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为2477万人,比上年增加618万人,增长33.2%,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17%,比上年提高3.8个百分点;在西部地区务丁的外出农民工为2940万人,比上年增加775万人,增长35.8%,占全国外出农民工总数的20.2%,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从性别看,男性外出农民工占65.1%,女性占34.9%。从年龄看,外出农民工以青壮年为主。其中,16~25岁占41.6%,26~30岁占20%,31~140岁占22.3%,41~50岁占11.9%,50岁以上的农民工占4.2%,从婚姻状况看,已婚的外出农民工占56%,未婚的占41.5%,其他占2.5%。
在外出农民工中,文盲占1.1%,小学文化程度占10.6%,初中文化程度占64.8%,高中文化程度占13.1%,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0.4%。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占23.5%。分年龄组看,低年龄组中高学历比例要明显高于高年龄组,30岁以下各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均在26%以上,其中,21~25岁年龄组中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的比例达到31.1%。
2009年,外出农民工月平均收入为1417元,比上年增加77元,增长5.7%。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在600元以下的占2.1%;600~800元的占5.2%;800~1200元的占31.5%,1200~1600元的占33.9%;1600~2400元的占19.7%;2400元以上的农民工占7.6%。

从输入地看,2008年在东部地区务工的外出农民工约是在西部地区务工的( )。

A.3.4倍

B.3.8倍

C.4.2倍

D.4.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