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请以“熟悉”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答案

参考例文

熟悉

很多事情,很多人,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被我们遗忘。你是否还记得你当年的模样?

——题记

这片土地是我曾经熟悉的土地,而现却已不是我所熟悉。我们早已不是当年模样。

我记忆中邻居们一起闲聊家常的模样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那片与小伙伴嬉戏的草地已经不不再熟悉,我记忆中来来往往微笑的人群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哪家米粉的味道已经不再熟悉……我记忆中的……我记忆中的你我早已不再熟悉,丢失了什么,忘记了什么,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初熟悉的摸样了!你还记得吗?

时间他是个让人既害怕又期待的东西,面对它我们束手无策,也许你曾经十分憎恨它,也曾经十分喜爱它,它让我们退去青涩,但是也让我们失去纯真。你还记得吗?也许曾经的你会因为得到一颗糖而开心的大笑,曾经的你天真的人想到外太空去,曾经的想做超人拯救地球……这些曾经的自己都忘了吗?时间让我们成熟,但也让我们丢了纯真!那些那么熟悉的模样已经不在了,我们丢了它。

仔细的看看你生活的环境吧!你看看,周围高楼大厦建起来了,如今我们居住的环境已经不会再有邻居向一家一样一样其乐融融的模样了,现在的人们即使都做了很多年的邻居也不知对方姓名,那些曾经可爱的笑脸早已被冷漠代替,你曾经以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人已经不再熟悉,你开始忘了,忘了熟悉的点滴。

这个时代让我们变了,环境让我们变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变了,我们都曾经试图要记起些什么,却发现早已忘了,在我们念念不忘的日子里。再见了曾经!再见了熟悉的模样!丢了熟悉的曾经,你还会快乐吗?那些一路不停奔跑的人儿们,累了吗?一路奔跑,一路追逐到死亡那天,这就是我们的结局,你对这个结局还满意吗?

生命给了我们太多,而我们却为了生活失去了太多,这样值得吗?或许你会自我安慰到:“没有失去就没有得到,所有事情都是相辅相成的”似的,不失去点什么那就不叫成长,不失去点什么我们就会被社会淘汰。可是那些微笑的曾经你舍得吗?

我又来到这片熟悉的土地,而却不再熟悉,而你呢?还熟悉吗?它早已没有当年模样,你还会记得吗?亲爱的,请铭记那份感动与纯真,亲爱的,请记得熟悉的模样。

题目分析:命题作文也叫全命题作文,主要标志是有一个完整的题目,考生必须以这个题目为作文题,一个字都不能改动。命题型作文可以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题目;二是提示语,为考生打开写做思路做导引;三是要求,做字数和内容上的规定。那么怎样写好命题作文呢?首先,一个题目拿到手,我们需要明确它的体裁和人称。是记叙文?议论文?应用文?第一人称?第三人称?如果是记叙文,在题目中经常出现“记……”、“……的事”、“……的人”等。如果是说明文,题目中经常会出现“介绍……”、“……的自白”、“……的话”等。其次要审好题。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题目,都要咬文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重点和范围,确定文章的中心。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简要的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命题作文审题四法:(1)增补信息法(添枝加叶法)(“组词造句”)。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如果题目中有代词,则指出具体指代的内容、对象。)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2)明确重心法(审题眼)。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3)追问法。“追问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追问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4)化意为象法(化虚为实)。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本题应紧扣“熟悉”,可以写熟悉的人、物、事和景等;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想,去说理议论;或去抒发感情,写抒情散文。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