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请以“打扫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答案

打扫心灵

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打扫屋子,几日不理烦意顿由心生,日子的细水长流让我们在某一段时间里,显得呆板了,生活总是一种模式,习惯了,久而久之也许什么在自己看来都变得理所当然,改变已经离自己远了,这个词已经变得陌生,而此时也许很多问题会出现,你可能找不到走出问题的出口,舒一口气,这时你不妨爱一下自己,闭上眼睛走进你自己的内心,去清理一下因时间流逝而遗留的尘埃,打扫打扫心灵吧……

随手拿起桌子上的一本书——《汉字文化》,书里的内容我早读过,但我想,读不到心里读不到骨子里的东西就如过眼云烟,而相对于自己的工作——教学,能用到工作中为自己所用,那么汉字文化对我而言才显示出了它的价值,而我只是曾经对汉字有这么种感觉记忆,又何谈拿来主义呢?所以甚为惭愧!

悠扬的音乐让你渐入文境,心里不禁想:老师的语言能打动我又何谈是学生呢?专家精彩的课堂语言不单单是一种简单的文字更是一种组织语言的艺术,茫茫汉字王国简单的几个字在别人说出来后作为引导语、过度语就那么到位,而自己有时却显得笨拙,无所适从,我们在感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时,你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工作中的学习,而这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本事,而是对文化思考、咀嚼、发现,再思考、再咀嚼、再发现的漫长过程,学习贵在坚持,常反思常学习,怀着一种谦虚的态度,不求满足,在学习中一往无前,任何人任何事都有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要求上进求发展。也许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这些想法相对而言显得过于美好,总是懂得的多做得少,但只要我们习惯了反省自己,反省就有所收获,那么不也很好吗?

且看中国汉字“慧”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吧——“慧”字告诉我们,我们要像打扫屋子一样经常反省自己,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做得好,明天能不能比今天做得更好,要多想想自己的失误和不足,这就叫内省,这就叫智慧。很多人只会记住别人的错误,总想着打扫别人的心灵,却时常忘记打扫自己的心灵。最大的哲理就是真实,它告诉我们聪明不等于智慧。

多么真实的话啊,哲理之所以成为哲理,我想就是因为它非常真实地反映了问题,说到你的心坎儿里去了,实实在在的,可是不是因为你不常反省,所以你内心一直感觉的哲理却不是从你的口中说出来的,而往往出自名人语录。不过如果我们心动不如行动,相信我们自己也会有一本“I的名言”。

打扫心灵,学会爱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总是斜阳满地,让“慧”住我心。

题目分析:命题作文要紧紧抓住“题眼”。题眼,即文中暗示、透露的文章重点,是寓意的关键性字眼。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命题作文的“题眼”。扣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重点,考生可明显地看出“打扫”是“题眼”。写作时,可以将其分解成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其一,为什么要打扫心灵?。其二,怎么去打扫心灵?。既要扣心灵,又要扣打扫。所以,作文的具体落脚点,应该盯在“打扫”上,据此展开叙述与议论。

单项选择题
默写题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海内存知己,                                          ,儿女共沾巾。

                       ,望峰息心;                        ,窥谷忘反。

③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的“赞曰”中与“传文”中“不慕荣利”意思相近的两个句子是:                                               

④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努力进取的精神的诗句是:                                                

⑤杜牧的《赤壁》: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⑥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作者感悟人生哲理的词句是:                                  ,此事古难全。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⑦“                    ,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王维隐居终南别业时的悠闲自得的心境。

“俱怀逸兴壮思飞,                         ”写出了李白期望有所作为的心声。

⑧宋濂从衣食住行写了自己求学之艰的:

衣:                              

食:                              

住:                       

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