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2011年10月25-28日,弥勒县中学生运动会在弥勒举行。

(1)运动会期间,太阳的直射点刚好在______________(南、北半球)

(2)弥勒县所在地属于________气候,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弥勒县位于__________(地形区),其主要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弥勒县总人口数为522978人,国土面积为4004平方千米,弥勒县的人口密度为__________人/平方千米。(保留整数)

答案

(1)南半球

(2)亚热带季风;雨热同期

(3)云贵高原;海拔1500米以上,地面起伏缓和

(4)131

实验题

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⑴测量焦距:如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现象说明了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___作用,并可得出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⑵如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_______________,这样做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蜡烛距凸透镜2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    

⑷将蜡烛向凸透镜靠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成像,原因是                                   

⑸小明在图所示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老师要求他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让在光屏上的实像变大些,小明应当把蜡烛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同时把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⑹小明把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凸透镜与蜡烛之间,发现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当向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⑺实验一段时间蜡烛变短,要使烛焰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光屏向___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