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14年下半年,实行标准工时制的甲公司在劳动用工方面发生以下事实: (1)9月5日已累计工作6年且本年度从未请假的王某向公司提出年休假申请。 (2)因工作需要,公司安排范某在国庆期间加班4天,其中占用法定休假日3天,占用周末休息日1天。范某工资为200元。 (3)10月20日尚处于试用期的马某在上班图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伤害,住院治疗2个月。 (4)11月10日公司通过口头协议聘用郑某从事非全日制用工,试用期1个月。12月29日公司发现郑某与乙公司也订立了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便通知郑某终止用工。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小题。

关于甲公司与郑某之间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甲公司与郑某可约定试用期

B.甲公司可随时通知郑某终止用工

C.甲公司与郑某可订立口头用工协议

D.郑某有权与甲公司和乙公司分别订立劳动合同

答案

参考答案:B, C, D

写作题

我有一个朋友,是一个天赋的长跑家,但他被埋没了。他因为在 * * 中出言不慎坐了几年牢,出来后好不容易找了个拉板车的工作,样样待遇都不能与别人平等,苦闷极了就去练长跑。那时他总来这院子里跑,我用手表为他记时,他每跑一圈向我招一下手,我就记下一个时间。每次他要绕这院子跑20圈,大约2万米。他盼望以他的长跑成绩来获得政治上的真正解放,他以为记者的镜头和文字可以帮助他做到这一点。第一年他在春节环城赛跑中跑了个十六名,他看到前十五名的照片都挂在长安街的新闻橱窗里,于是他有了信心。第二年他跑了第四名,可是新闻橱窗里只挂了前三名,他没灰心。第三年他跑了第七名,橱窗里挂了前六名的照片,他有点怨自己。第四年他跑了第三名,橱窗里只挂了第一名的照片。第五年他跑了第一名——他几乎绝望了,橱窗里只有一幅环城赛群众场面的照片。那些年我们俩常一起在这园子里呆到天黑开怀痛骂,骂完沉默着回家,分手时再互相叮嘱: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现在他已经不跑了,年岁太大了,跑不了那么快了。最后一次参加环城赛,他依三十八之龄又得了第一名并破了记录,有一位专业队的教练对他说:“我要是十年前发现你就好了。”他苦笑了一下什么也没说,只在傍晚来这园子里找我,把这事平静地向我叙说一遍。   

(摘自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人生成功离不开理想,但生活中的境遇并不是按个人理想设计的,事与愿违,机不我与,甚至生不逢时的情况会有很多。假如你是史铁生的这位朋友,你将如何面对这种现实,请以“事与愿违,机不我与”为话题作文,文体不限,800字左右(诗歌不少于35行)。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