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分析下表自然选择实例数据,得出正确结论。  

带标志的两种蛾类在不同环境中放出,一段时间后再捕获,所得数据如下表:

(1)未污染区灰色蛾、黑色蛾捕获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2)污染区灰色蛾、黑色蛾捕获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

(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2.5%;6.3% 

(2)15.9%;34.1%  

(3)自然界污染区因黑色增强,导致浅色蛾易被鸟类捕食,而被人们捕获的数量相对较少,捕获率低,黑色蛾不易被鸟类捕食,被人们捕获的数量相对较多,捕获率较高,未污染区相对颜色较浅,结果与前者相反,说明蛾类被自然界颜色深浅进行着选择。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在2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在中华大地上腾起,纵横万里。如今,长城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一:秦朝“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明长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长城沿线)田野日辟,商贾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

材料二:1935年4月,田汉、聂耳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天我们仍然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材料三: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世界遗产委员会关于长城的描述

(1)据材料一,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两次“新的长城”分别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指出长城人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