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读美国本土地形图和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分析美国地形特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6分)
(2)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人口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有人说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从不同年龄段分析该说法是否正确。(8分)
(1)地形特征:西侧是高大的山地,东侧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中间是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原。(2分)
对气候影响: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东侧低缓的高原和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横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使得年温差较大。(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2)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来说,该说法正确。(1分) 由于该时间段美国东北部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2分)而南部和西部又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工业,(1分)因而大量劳动力人口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
对于老年人口来说,该说法片面(错误)(1分) 由于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又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敞开,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阳光不够充足,环境污染较严重,地价上涨,(2分)而南部和西部又阳光充足、空气清新,促使老年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1分)
题目分析:
(1)读图分析,美国西侧是高大的山地,东侧是低缓的山地和高原,中间是面积广阔、地势平坦的平原。这种地形特征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是:在西侧,高大山地阻挡了来自太平洋水汽的深入,使得山地西侧降水较多,向内陆急剧减少。在东侧,低缓的高原、山地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相对较小,降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中央大平原地势平坦,纵贯南北,使得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和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都可以长驱直入,导致气温年较差较大。
(2)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由于该时间段美国东北部经济增长乏力,环境污染严重,地价上涨。而南部和西部又开发了新能源、发展了新工业,因而大量劳动力人口从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这些劳动力主要是青壮年人口,所以美国人口从东北老工业基地大量迁往西部和南部,对于青壮年(劳动力人口)来说,经济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该说法正确。
美国东北部纬度较高,东部沿海又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夏季气温较低,北美洲地形南北方向敞开,冬季北方冷空气可长驱南下,东北部地区冬季严寒,阳光不够充足,因而被称为“冷冻地带”。由于重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较严重,城市规模扩大,地价上涨。而南部和西部地区,阳光充足,传统工业少,空气清新,这一因素是促使老年人口从东北部老工业区的“冷冻地带”向西部和南部的“阳光地带”迁移的原因。所以对于老年人口来说,经济因素是决定因素,该说法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