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今背本而趋末,…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

A.鸦片战争后流入城市破产的农民
B.1865年英国在上海创办的耶松船厂
C.1865年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
 D.荣 * * 兴面粉厂

材料四  以下是张德元、潘林《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的部分结果:

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体现了中国古代怎样的经济政策?在封建社会早期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出现了什么变化?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传统的农村社区,农民们比较重视亲缘、地缘关系,看重生活快乐,“平安是福”几乎是大家的共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的传统价值观似乎已经被颠覆。从材料四中可以看出,安徽农民价值观念最突出的变化体现在哪里?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政策:重农抑商。作用:有利于地主阶级统治的确立与巩固,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变化: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外国资本主义出现、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4)变化:农民认为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是金钱。原因: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经济意识增强。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