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乙】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 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秩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 * * ,吴广为都尉。

1.解释下列句中粗字的含义。

已失期___________         

②为天下唱___________       

③陈胜之___________       

④乃称公子扶苏、项燕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野芳而幽香  / 舜手畎亩之中             

B.广数言欲亡 /既克,公问其  / 为之说 

C.今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 此危急存亡之秋也 /  帝感其诚   

D.扶苏数谏故 / 不物喜 /  勿善小而不为

3.下列成语中的“亡”与“今亡亦死”中的“亡”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家破人亡

B.亡命之徒

C.唇亡齿寒

D.生死存亡

4.翻译下列句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甲】【乙】两段文字从三个方面概述陈胜在反秦斗争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估计              

      ②同“倡”,倡导             

      ③辅佐             

      ④假装    

2.D   

3.B    

4.扶苏因为屡次劝戒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    

5.【甲】陈胜起义的原因和对形势的分析。                

      【乙】陈胜、吴广发动起义。    

6.①敏锐的洞察能力——天下苦秦久矣”“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②严密的组织能力——抓住“将尉醉”的有利时机,使用激称法;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问答题 简答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文明的交流,促进了人类历史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欧洲语言中的大多数星宿的名称都来源于阿拉伯语。

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据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等)

材料二:

近代早期,来华传教士坚持“孔子或耶稣”的传教理念,要么孔子,要么耶稣,二者必居其一。结果从19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发生大大小小的教案有400起。时人指出,“凡谋与洋人为难者,非进士即举人,非举人即秀才,从未闻无功名之士,能煽动愚民”……从19世纪末开始,传教士大肆鼓吹“孔子加耶稣”,宣扬“耶稣圣教与中国儒教各虽迥异,道同本源”,传教士们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分子阶层,设立教会大学、创办报刊,成立学会等。教会学校普遍开设儒家文化,有的甚至将儒家经典、《圣经》和西学同等对待,开设拼盘式课程。虽然经历了义和团运动的严重挫折,但基督教得以迅速重建,教案显著减少,许多知识分子开始接纳和认同基督教……20世纪20年代,部分教会学校出现退学潮,学生喊出了“与其为奴,勿宁退学”的口号,甚至批评教会“迷信”。(据王超云《基督教在近代中国传教方式的转变》等)

材料三:

1881年,西方史学界“泰斗”、德国史学家兰克出版了《世界史》一书,这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史著作。此书风行一时,影响甚逛……1917年,德国出版了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该书试图打破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体系,创立新的宏观世界史的编纂体例……从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史学界出现用全球观点研究和撰写世界史的热潮,巴勒克拉夫的《当代史论纲》、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巴特菲尔德《论中国史与世界史》等书基本摆脱欧洲(欧美)中心论的旧框架。70—80年代,从总体上说,西方世界历史编写已进入整体历史或全球文明史时代。(据张广智等《现代西方史学》)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阿拉伯人是如何影响西方文明的。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扮演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