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图填空题

用生物学概念填空:

(1)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是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     ;人类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是       

(2)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经历了开花、                        四个过程。

(3)克隆羊的培育属于         生殖;试管婴儿的培育属于          生殖。

(4)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              

(5)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共有的结构是                      

(6)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     作用和      作用,夜晚进行       作用。

答案

⑴心脏  神经元 大脑皮质 输卵管

⑵传粉 受精 结果

⑶无性  有性  

⑷气孔  

⑸种皮 胚  (不分顺序)

(6)光合    呼吸(蒸腾)     呼吸

题目分析:(1)心脏是血液循环系统的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输卵管,它具有输送卵细胞的功能,也是受精作用的场所。

⑵绿色开花植物的花成熟以后,花粉落在雌蕊柱头上,在柱头上粘液的作用下,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花粉管穿过柱头和花柱,到达子房,在花粉管萌发的过程中,花粉管中的生殖核进行有丝分裂并形成两粒精子,花粉管通过珠孔进入胚珠内部后,顶端破裂,释放出两粒精子,其中一粒与卵细胞结合,另一粒与中央的两个极核融合,完成双受精过程,受精完成后,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种子,就这样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这样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3)有性生殖是指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发育成新个体,试管婴儿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克隆是一个共同前体通过无性繁殖而形成的一群基因结构相同的细胞或个体。

⑷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⑸大豆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1234合称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果皮和1胚根、2胚轴、3胚芽、4子叶,1234合称胚,还有胚乳,由此可见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

(6)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必须需要光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所以白天有光,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而在夜晚无光,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能进行呼吸作用。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掌握人体各个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种子的结构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概念。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比较阅读。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1)兵革非不尖利也 兵:_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域:_________

(3)足兵 兵:_________

(4)民信之矣 信: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