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下列句中“故”与“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中“故”的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既克,公问其故
B.桓侯故使人问之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D.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2.哪两组句子中加粗字的意思相同?( )
A.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B.委而去之
去国怀乡
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上使外将兵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E.多助之至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事例、讲道理。
B.本文的论证结构是总——分——总。
C.文章通过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论述,强调了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人和”,“人和”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
4.请你根据文中“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句话的内容,联系历史或现实,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B
3.D
4.如:多助的有唐太宗李世民,寡助的有秦王赢政等。(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