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题

实现中 * * 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新中国从1949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自己的60年。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存在很大差别。在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历史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上,有两种片面的观点:第一种是在肯定改革开放30年以来历史性进步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贬低甚至否定改革开放以前30年的成就和经验;第二种是在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就的时候,有意无意地淡化改革开放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甚至认为改革开放以前30年比改革开放30年好。

请回答:

(1)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所处的被动地位,实则开始于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这一时期中西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概述“沉沦”和“上升”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选择上述两种观点中的一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史论结合,推理严谨,表达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差异:西方,向资本主义工业文明阶段迈进;中国,在落后的封建农耕文明中徘徊。

主要原因:封建专制统治强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

(2)沉沦:西方列强侵略,清王朝腐败。中国社会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上升: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努力,最终赢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当家作主。

(3)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治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民主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思想上:民主共和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第一种观点:这种没有认识到前30年为后30年发展的奠基作用,过分夸大了前30年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失误。

政治方面:新中国成立时确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后来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济方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科技文化方面:扫盲教育、双百方针、两弹一星等成就为科技文化发展奠定基础。

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是对改革开放事业的反对或怀疑,过分夸大改革开放中存在的问题。

政治上:拨乱反正,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完善;经济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文化上:科教兴国、普及义务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全面发展。

问答题 简答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