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底下抽掉燃着的木柴.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对此进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彻底止沸

B.都只能暂时止沸

C.沸腾时需要继续吸热,因而“釜底抽薪”可以彻底止沸

D.因为沸腾时不需要继续吸热,因而“扬汤止沸”也可以彻底止沸

答案

“扬汤止沸”的意思: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

道理是:把开水舀起来,再倒回去,可以增大液体表面积且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相对应空气是流动的)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液体温度降低,低于沸点,液体不能沸腾,起到止沸的效果.但是一旦液体重新回到锅里,由于仍然可以继续从燃料中吸热,所以一会儿达到沸点之后又会沸腾.所以扬汤止沸是暂时性的止沸.

“釜底抽薪”:釜是指古代的一种锅,薪是指柴.所以该成语的原意是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道理是:水沸腾是要吸热的.如果把锅底的柴火抽掉,也就停止了给水加热,水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水的沸腾就会马上停止.

故选 C.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予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节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靖节之诗,类非晋、宋雕绘者之所为。而悠然之意,每见于言外,不独一时之所适。而中无留滞,见天壤间物,何往而不自得?余尝以为悠然者实与道俱。谓靖节不知道,不可也。(节选自归有光《悠然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B. 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C. 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D. 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者/置:安放

B.东犬西吠/西:西面

C.客庖而宴/逾:穿过

D.二世,先妣抚之甚厚/乳:哺育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垣墙周庭,当南日/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此行之事语汝

B.  偃仰啸歌,冥兀坐/苏子愀,正襟危坐

C.  汝姊在吾怀,呱呱泣/骊山北构西折,直走咸阳

D.  而悠然意,每见于言外/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妪,先大母婢也

A.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B.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C.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房子面积 很小,破败陈旧,简陋昏暗,都是作者最初对南阁子的切身感受。

B.庭院内兰桂竹木,小屋里借书满架,反映出作者恬淡的心境和高雅的情趣。

C.伯父、叔父们的分家使得院子门庭若市,热闹非凡,一派家族兴旺的景象。

D.陶渊明诗有着一种 恬淡自然的意韵,常常体现在言外,不只是一时的适意。

6.用“/”给文中画线的内容断句。

忆余少时尝在外家盖去县三十里遥望山颓然如积灰而烟云杳霭在有无之间今公于此山日亲高楼曲槛几席户牖常见之。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又于屋后构小园,作亭其中,取靖节“悠然见南山”之语以为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