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问题。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捧着。 B.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掷击。 C.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指皇帝。 D.乃欲以生劫之——劫:强迫。 2.下列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 ②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③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④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⑤秦武阳色变振恐 ⑥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⑥ D.②③⑥ 4.下面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主要描绘荆轲与秦王的交锋,可谓波澜迭起,荆轲的性格也表现得淋漓尽致。献图时,一“笑”一“顾”一“前”,沉着机智、镇定自若,表明他的确具有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可谓神勇之人。 B.毫无精神准备的秦王“惊——起——绝——拔——操——急”,慌得连剑也“不可立拔”。与此同时,荆轲“取——奉——发——把——持——椹”,双方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搏斗。 C.这一部分多用急促短语,突出地渲染了千钧一发的紧张形势。一个人,一把匕首,把偌大的秦廷搅得上下惊惶,乱成一团。 D.作者主要从正面描写了荆轲的语言、行动和神态,从而表现了荆轲履险不惊、临难不惧的气度和品质。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1.C
2.B
3.A
4.D
5.(1)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
(2)所以荆轲追逐秦王,大家仓猝间惊惶失措,秦王没有武器用来击杀荆轲,仅仅用空手一起同荆轲搏斗。(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