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娥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
(2)实验步骤:①选择工业污染区A 和______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③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如表1.
表1 桦尺蛾释放数和回收数
地区 | 项目 | 浅色蛾 | 黑色蛾 |
工业污染区A | 释放数 | 400 | 500 |
回收数 | 52 | 150 | |
B | 释放数 | 500 | 600 |
回收数 | 60 | 30 |
(4)结论:______.
(5)上述结论,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

(1)科学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假设是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根据题干信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娥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①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环境不同.因此选择工业污染区A 和 非工业污染区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根据表1内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浅色蛾的回收率是52÷40═13%,深色蛾的回收率是150÷500═30%;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的回收率是60÷500═12%,深色蛾的回收率是30÷600═5%.以蛾的回收率为纵坐标,以环境为横坐标,在如图坐标内绘制A、B 两地区不同体色蛾回收率的直方图如图:
.
(4)根据以上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上述结论,说明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
故答案为: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
(2)①非工业污染区;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3)
(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5)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