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寂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例文一
不复南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我浅浅的吟唱,凭栏眺望,江山仍是原来的江山,巍巍山河易主赵匡胤,沦落我这个失意后主独自把酒品晚秋。
看这个楼阁空空如也,我一人如何是好,想当年宫女如花满春殿,亭台楼榭抒情怀,如今都成一江春水,向东流。
很少能像这样一个人独享寂寞,以前夜夜笙箫,时时歌舞升平是多么的奢糜,我原是个浪荡之人,偏爱琴棋书画,才子佳人。少年时,常临水作赋,与文人们共享山水的诗情画意,偶见父皇高高在上,与殿下臣子一起商议国家大事,或是在屏风后窥见父皇双眉紧蹙,一脸忧患让我不知如何是好。
我本性飘逸洒脱,虽贵为皇子但从不乐意了理会繁琐沉重的政事,更愿意哥哥弟弟们接过父皇的重托,主持南唐,而我便可以继续我的文人生活。
可偏偏我又卷入政治,真是造化弄人,父皇要我做皇帝,可是谁又明白我的心呢?一看到大臣们在殿堂之上说些国家大事我就厌恶不已,我不是个好皇帝,还是赵匡胤理解我,他知道我不愿意要这个坐如针毡的皇位,他帮我解脱了。
我在这废宫里听不见世人唾骂我这个狗皇帝,不用理会外面的纷纷扰扰,这一个的夜我与星月做伴,咏一曲《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蓦地,我意识到自己本是一位帝王,对于我的国家,我的臣民,我有责任,可国家却在我的手中葬送。
原本以为这深宫可以排解我不为人理解的寂寞,可以尽抒我胸中才气,可是这国将不国时我心中满是忧愤,我弃臣民而去,世人也将我唾弃,心中的寂寞腾风而起,充溢全身。
我大闹,吵闹声惊动了赵匡胤,他让我伏软,像以前一样遗弃天下,臣服于他。我以前作天子时已向他屈服过,如今已不是一朝之君,但仍是一位傲骨文人,我不屑赵匡胤用铮铮铁骑的野蛮方法踏平天下,我不再屈服于他。
于是,我饮下一杯毒酒,做了一回有气节的文人,只是不知后人能否了解这一切。
解剖:作者把我们带入到历史的一幕中去。凭的是什么?是对南唐后主词的熟悉。作者借助于李煜的词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让历史人物李煜站在我们面前,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这本身就是一种寂寞),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窥视他内心的痛苦和孤寂的灵魂。语言富有感情,充分的表现了后主的忧愤孤寂;引用或化用后主的词也恰倒好处。这些都显示了作者有很好的文学素养。
例文二
寂 寞
夜深了,四周像死去一般沉寂。我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只有冷月相对。我想象着嫦娥正在广寒宫里垂泪,不知不觉地,一种来自月宫的力量侵入我体内,我想这大概就是寂寞吧。
然而,好奇的我又在追问:寂寞,是什么?我冥思苦想,最后似乎得到了答案。
寂寞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悲苦;寂寞是“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悔恨,寂寞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无奈。
寂寞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的忠贞,寂寞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寂寞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宁静。
古来文人多寂寞,而寂寞也成了文人写作的重要素材。“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是李清照丧夫之后的寂寞;“杨柳岸,晓风残月”,是柳永在离别之后预感到的寂寞;诗仙李白因不得志而感到寂寞无助,写下了“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感慨;“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道尽了范仲淹思乡难归之情;而后主李煜在亡国后才深深感悟到“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寂寞是个刁钻古怪的东西,即使你想尽办法逃避它,比如说使自己身处喧闹的都市之中,自己身边围满了亲朋好友,自己一刻不停的忙碌,寂寞也总能够趁你不备偷袭你。试问这世上谁没有感受过寂寞呢?其实,不光是人会感到寂寞,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寂寞。
屹立在峭壁的黄山迎客松因不畏寂寞而举世闻名,独立寒冬的梅花因寂寞而受到世人的称赞,黑暗中的零星灯火因寂寞而显得格外珍贵,独自翱翔的雄鹰也正因为不惧寂寞才称得上勇猛。
一阵清风吹来,打断了我的思绪。其实寂寞岂是用语言文字能够描述清楚的?它是上苍赐予我们的礼物,它让我们的人生回味无穷,它给我们的心灵一片宁静,它教会我们要懂得珍惜。
解剖:文章以“寂寞,是什么”贯穿全文,通过我的追寻,使得寂寞的含义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丰富。先是探寻古人对寂寞的种种理解和表现,然后以一句“其实,不光是人会感到寂寞,这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可能寂寞”过渡到自然界,从而拓展寂寞的外延和内涵。文章紧扣话题,引用丰富,句式整齐,条理清楚,是一篇词采俱佳的文章。
写作提示:古来圣贤皆寂寞。寂寞其实具有丰富的内涵。寂寞不等于孤单,不等于冷清,不等于空虚。寂寞是一种内心的感觉,是指感情、思想、主张、愿望以及所作所为等得不到别人理解、赞同、响应甚至是反对、批评、抵制等,寂寞是内心的孤独。不理解这一点,就会把寂寞和热闹相对,以为寂寞就是孤单,就是一个人或人不多,从而难以开拓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