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身工》以两个童工的遭遇为例揭露资本家的罪恶,这两个童工是( )
A.拿莫温、小福子
B.芦柴棒、“小东西”
C.小福子、芦柴棒
D.“小东西”、小福子
参考答案:C
火 种
罗兰
①世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生来就对一切都不起劲的,他们活着就是为过日子,至于为什么要过日子,他们是不去理解,不去追究的。
②另一种人是对一些事情很认真,很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要浪费的人。然而,他们之中却只有一部分人能够认真地去完成自己,而另一部分人却始终拿不出力量来。
③为什么他们会这样呢?原因在哪里?
④我发现,有些人比较坚强、他们自己很容易的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另一些人却不然,他们自己是燃料,有发出光和热的可能性,但是,他们自己不是火种。他们只是木柴或煤块,需要有火柴或打火机把他们点燃,然后他们才可以生热发光,而燃烧,而产生力量。
⑤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火种,去把自己引燃,而自己缺少使自己燃烧的力量。
⑥于是,这“火种”就成为一些人成功的必须条件。找得到火种,他才可以燃烧;找不到火种,他就永远只是一堆冷硬的木柴或煤块。
⑦这些都可能在适当的时机,引发一个人对学问或事业的热情与冲力,使他由静态的等待,变为动态的钻研与追求;给他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使他多年的准备,一夕之间,完全成为事实。
⑧这“火种”可能自动地来,但多数时间,需要我们自己去找。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引发自己潜力的机会,这是走上成功之路的一大要诀。
1、文章①②两段在写作上一个最突出的特点是 ,并分析其作用。
2、仿照被抽出来的这一段的句式,写出你所理解的“火种”的内涵。(至少4个分句)
它们可能是 , , , 。
3、列举出你生活中的一个“火种”,并说明它是怎样引发你“燃烧”的?
答:
当小组进入结束阶段时,社会工作者设计的小组活动应该()。
A.鼓励和肯定,让组员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B.鼓励独立
C.让组员做好心理准备,逐渐接受离开小组的事实
D.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
E.保持组员对整体目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