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近年来,对“经典”影片的“恶搞”和对英雄形象的“颠覆”早就成了网上一“景”。如奋不顾身的具有大无畏气概的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为了胜利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牺牲是“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这些恶搞和颠覆已经引起了一些人的争议和警惕,甚至愤怒和批判。
2、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腾讯网新闻中心近日联合开展的一项有6290人参与的调查显示:① 89.9%的人认为适当的恶搞是可以的,但应该坚守“恶搞”的底线。②网上流传的各种“恶搞”中, 65%让他们难以接受。③多数人认为道德伦理(72.1%)、红色经典(71.4%)、传统文化(65.5%)、他人人格(63.7%)、信仰信念(52.4%)不应该成为恶搞的对象,应该得到保护和尊重。
要求:读了上述文字,面对这种在年轻人中间愈来愈流行的做法,你有何感想,请以“坚守与颠覆”为话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精品走廊
英雄岂能恶搞?
众所周知,刘胡兰是家喻户晓的小英雄,一句“怕死不当 * * 党”更是穿越了时空。那个时候还不明白毛 * * 题写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到底是何意思,只知道她是为了一种伟大的信念而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那时候每天看见姐姐和那些女孩子在跳橡皮筋的时候边跳边唱:“刘胡兰,十三岁,参加了革命游击队……”,姐姐早已为人母,但是多年前她们唱的歌谣还深深的留在我的脑海里。
今年的1月12日是刘胡兰牺牲六十周年纪念日,一位素以发牢骚而著名的副教授在自己的博客里面对于刘胡兰的牺牲发表了一种“崭新”的观点——是刘胡兰的乡亲杀害了她。看到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这件事,我疑问顿生,到底事实是怎样的?我上网以“刘胡兰”为关键词搜索了一下,竟然得到了795,000条搜索结果,顺次点开一些看了看,可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啊。我记忆中的英雄已经被“颠覆”的失去了真相。刘胡兰竟然成了蓝眼金发的外国女孩子形象。这些随意的颠覆,不但没有能够坚守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更好的底线和目标,反而动摇了价值观未形成的青少年的信念,这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有害的。面对这些,我无语,无语中带着愤怒。
郁达夫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可悲的民族,一个拥有英雄而不知道爱戴他拥护他的民族则更为可悲。我们的民族历史上涌现了无数的仁人志士,杀身成仁,他们是我们民族的脊梁。但是我们却甘心情愿沦为一个更为可悲的民族,颠覆和恶搞轮番上阵,从秘史秘闻的层出不穷到什么所谓的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林则徐是“阻挠中国进入现代文明的历史罪人”……现在又出了个刘胡兰的死因不明。我真的是要拍案而起了,我想质问说这些话的人,有没有仔细研读过历史,有没有拷问过自己的良心;如果发言的人还是以学者、知识分子自居的话,是不是应该反思反思学术的严肃性和独立性。作为社会的精英层,只言片语都能引起关注。而这种违背了事实的说法和做法却极其有损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感情。
英雄,是我们民族和时代引以为豪的榜样,他们以其穿越时空的人格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虽然英雄也来自于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中,他们也会有缺点会有不足,他们不是“高、大、全”的神,我们也没有必要去人为的拔高他们的形象,我们所获得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在于英雄的精神。人在世界上存在的第一要义当然是在于生存之物质基础,但是只有精神财富才能保证人生活的幸福和高尚。刘胡兰的精神就是对于信仰和真理的坚定和忠贞、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革命气节。中 * * 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每个人的投入,也需要我们始终坚守这种精神并付之于饯行。
中国的腾飞不仅仅要看经济实力也要看精神文化实力,在丰富和多元的文化中应该坚守英雄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主流文化的绝对影响力量,这是毋庸置疑的。只有这样的民族才是真正从内到外充实而强大的民族。现在出现的这些不和谐音符,我想应该是暂时的,因为正义毕竟是正义,一定将得会到伸张,得到坚守。
点评:
作者满怀愤懑之情,以抨击当前社会某些人对英雄刘胡兰的恶搞为切入点,对当下的种种恶搞行为作了深刻的分析,旁征博引,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对这些社会现象的愤怒与忧虑,呼吁人们应该坚守正确的价值观,时刻警惕年轻人把叛逆、反传统作为自己价值取向的一种错误行为。
一语破的
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与价值观是这道作文命题突出的特点。不论世事如何变迁,我们始终有责任保持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道德价值的坚守,必须铭记做人的道德伦理、精神品格以及我们的文化传统。颠覆了这些,便是颠覆了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良知善行、劳动创造,这是对民族精神的践踏和嘲讽。
思路突破
思路设计一:把握坚守底线和颠覆方向
真理、道德准则、民族传统这些代表着真善美的事物,是我们必须坚守的底线。阻碍真理的谬误、违反道德准则的表现、低劣丑陋的人性是我们必须颠覆的。两者之间应有分明的界限,如果颠覆了我们该坚守的东西,那就等于颠覆了我们安身立命的东西,就等于撤走了逐渐增高的人类之塔。颠覆也好坚守也罢,都应该保护我们的优秀传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应该让我们现在的社会更和谐,应该让我们未来的发展更美好。
思路设计二:颠覆也是一种坚守
在一定的底线上,颠覆也是一种坚守。没有哥白尼对日心说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认清自己赖以生存的地球;没有对神灵控制生老病死观念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让自己更健康更长寿,没有对千百年来帝命皇权思想的颠覆,我们就无法进入现在这样自由民主的生活。计算机的发明发展,机器人的出现更是颠覆了人们对机器和人的观念,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这些颠覆其实都是一种坚守,是对科学对真理的坚守,其底线和目标是人类社会更快更好更和谐地发展。
思路设计三:坚守亦是一种颠覆
从某种程度上,坚守就是一种颠覆。坚守是一种品质,对正义、操守、良心、修养、传统的坚守,便是对媚俗、虚无、叛逆、无厘头等行为的否定和颠覆。当我们看到越来越多传统的东西在物化政策中式微,精神在奢华纵欲的导向中羸弱,精神文化的严肃性在游离中消褪,文化遗产在经济利益的主导下在肆意开发中凋零,面对浮躁变异,如果我们能够冷静的对真理、良知、正义等予以坚守,那么就是对缪误、错误的否定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