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读中东地区图,回答:(5分)

(1)海域A名称:___________,此海域未来发展趋势是 ____________(扩大或消亡);

(2)B海域及其沿岸地区为中东地区_________资源的主要产区。

(3)五年前美国其针对C国在此发动了一场战争,C国家为__________;

(4)完成图中的输油航线:B→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____________(非洲南端)→大西洋→西欧、北美.

答案

(1)红海 扩大

(2)石油

(3)伊拉克

(4)好望角

题目分析:

(1)据图分析,A为红海,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不断张裂,形成裂谷.裂谷持续扩大,海水涌入,形成新的海洋红海.

(2)据图分析,B为波斯湾,西亚的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世界产油大国有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都位于波斯湾沿岸.

(3)据图分析,C为伊拉克,半个世纪以来,中东战乱不断,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原因是和该地地理位置重要、石油资源丰富、淡水资源匮乏以及民族宗教矛盾突出有关.

(4)输油航线为B→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非洲南端→大西洋→西欧、北美.另外还有两条输油航线,一条是航线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或北美;另一条航线是: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南海-台湾海峡-东海-日本.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汲黯字长儒,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急,复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故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迁为东海太守。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

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借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己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  (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比:紧挨着

B、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振:通“赈”,救济

C、黯耻为令,病归故里            病:生病

D、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          内:朝廷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以庄见惮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①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 ②荆柯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淤期

C、①列于九卿            ②得复见 * * 于此

D、①公卿借为黯惧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下列各句中“之”字称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使黯往视之             称代前文的“东越相攻”

B、上贤而释之               称代“汲黯”

C、择臣史而任之             称代“择臣史”

D、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    称代“田蚡”

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汲黯处理问题灵活机动的一组是

①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 ②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 ③治官理民,好清净,择臣史而任之 ④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 ⑤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 ⑥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③⑤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①③⑥

5、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汲黯为人正直敢言,“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尽管出任地方官,也仍然上书直陈皇帝的过错,招致皇上大怒,“变色而罢朝”。B、汲黯认为天子设置公卿之官,就是要求他们匡正数过,尽管自己官职低微,并非公卿,但也不应因爱身而使朝廷受辱。

C、汲黯为谒者,经常代表皇帝出巡各地所到之处,都极力维护皇帝的尊严,宣示皇上的恩德,因而即使“矫制”,皇上也并不怪罪。

D、汲黯为地方官,遵奉黄老之说,崇尚无为而治,自己从不理事,事无大小,一切凭借手下人处理。由于方法得当,“岁余,东海大治”。

6、将文言文阅读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

⑵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