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8分)
材料1:相关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分布图:
材料2:我认为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媾通,才能真正发生相当的作用,……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因此只想把外国现成制度,模仿抄袭,甚至不惜摧残人事来迁就制度.……那是何等的愚蠢.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经沿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言
(1)据材料1,分别指出四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 (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三所示政体与图二所示政体相比,有何创新之处? (4分)
(3)据材料2,归纳钱穆先生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6分)
(4)图四与图三所示政体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外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哪些认识?(4分)
(18分)
(1)图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图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图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图四: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分)
(2)创新:在民主形式上,美国实行代议制的间接民主,摈弃了雅典的直接民主;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美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联邦制国家,突破了小国寡民的限制;在国家权力分配上: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通过分权制衡来维护和保障民主制度. (4分)
(3)观点:①政治制度根植于本国本民族;②学习外国制度,要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否则必然失败;③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有其合理的一面,不能全盘否定.
史实:①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稳定,捍卫了国家主权与
领土完整,促进了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
②近代前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企图在中国建立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度,但最终失败;
③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派企图在中国建立美国三权分立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最终仍以失败而告终。
(4分,答对2点即可,其它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区别:两者的阶级本质不同:图三是资产阶级民主,图四是社会主义民主.
认识:①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②政治民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人类各阶级、各阶段民主可以相互借鉴和影响;④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民主化程度越来越高. (4分)
题目分析:本题考查了从古代到近现代中外不同的政治文明及对不同政治体制的认识。
(1)考查学生把图和所学知识结合的能力,要求学生概括出四种政治体制的名称,图一是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二古雅典的民主政治,雅典是奴隶制民主政治,其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图三考查的是美国的政治制度,美国推行的是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或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是三权分立、权利相互制约平衡;图四是新中国的民主政治,我国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2)该问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对美国民主和雅典民主的比较,主要从民主形式、使用范围、所建体制等角度去比较;从民主形式上雅典是直接民主,美国是间接民主;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美国推行的是联邦制原则,雅典各城邦是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在所建体制上,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3)第一小问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并概括史料观点的能力,主要观点要根据材料分析,把材料分成三层意思,并一一归纳其主要意思。第二小问考查学生史论结合的表述能力;结合明清及中国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的合理性,主要是结合明清时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积极性和弊端,中国近代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运动,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去论证。
(4)本题第一小问,图一美国政体的本质是是资产阶级民主,图二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二小问相对开放,考查学生对从古至今不同政治体制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够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专制到民主的必然性、民主的相互借鉴、民主的范围不断扩大等角度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