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近年来,苏州居民逐步使用上了管道煤气,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H2,它们的燃烧反应如下:2CO+O2

 点燃 
.
 
2CO2,2H2+O2
 点燃 
.
 
2H2O;

沸点(℃)-88.6-42.1-0.5
乙烷丙烷丁烷
熔点(℃)-183.3-189.7-138.4
(1)家庭使用的煤气(主要成分是CO)本身没有气味,如果它逸散出来人就会不知不觉的中毒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人们在生产煤气时常往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臭味)的乙硫醇.乙硫醇除了具有特殊气味外,还表现出许多与CO不同的化学性质,你觉得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

(2)另外一些居民使用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__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其中υ(CO2):υ(H2O)=______;天然气中还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丁烷等,它们的某些性质见上表,试根据以上某个关键数据解释:冬天严寒的季节,有时管道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______

(3)已知化学方程式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相同条件下的气体体积之比,试根据以上化学方程式判断: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______.因此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______,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______.

答案

(1)不同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填:分子的构成不同.

(2)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故填:甲烷.

甲烷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H4+2O2

 点燃 
.
 
CO2+2H2O

二氧化碳和水的微粒个数比为:1:2.故填:1:2.

煤气火焰很小,并且呈断续状态的原因是:丁烷的沸点较高,在-0.5℃时不容易汽化.

(3)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4个煤气分子消耗2个氧气分子,每4个甲烷分子消耗8个氧气分子,燃烧相同体积的管道煤气和天然气,消耗空气体积较大的是天然气.故填:天然气.

燃烧管道煤气的灶具如需改燃天然气,灶具的改进方法是调大进风口或减小进气口.故填:调大进风口或减小进气口.

如不作改进可能产生的不良结果是天然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物污染环境.故填:天然气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物污染环境.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17分)

学会在过程中享受

傅全章

①很多人做事都只重结果。

②农人种庄稼,都认为是辛苦、劳累的,而只在粮食收获时才感到喜悦。收获多少与喜悦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学生学习被认为是枯燥的,辛苦的,只有在考试后取得了好成绩才会高兴。文学爱好者认为创作是艰辛的,只有发表了才认为没有白写。绘画者认为是辛苦的,只有画品被人买了才认为没有白画。习书法者认为只有坚持苦练才会有长进,而“成功”的标志就是能否让作品参展、能否参加协会、作品能否有价值。旅游者的旅途是辛苦的,只有到达目的地后才开始欣赏风景……

③做任何事情,都是过程更长。

④农人种粮种果,往往是几个月才收获一季,而收获的时间相对来说都是短暂的。学生也如此,要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地听、写、练,才会有拿成绩的几十分钟。写作有时看起来一蹴而就,但积累生活、打腹稿的时间也是很长的。

⑤人活着总是要做事的,而做事的过程又会很长,如果我们都把过程看做苦,不能在过程中学会享受,那真是浪费了生命!

⑥做事的过程中是有乐趣供我们享受的。

⑦农人播种后,每天去田间地头,看见种子发芽了,应该高兴;长叶了,由两片叶变多片叶了,开花了,结果了,果熟了,哪一个过程不令人高兴?学生冥思苦想的一道题终于解了,能不快乐?这快乐恐怕比看到高分时的快乐更实在。我曾在课堂上建议学生把古人说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苦”字改作“乐”字,为什么?虽然学生每天坐在同一地方,但每天都获取了新的知识,使自己得到了新的充实,人的文化素养又有了新的提高,不应该为此高兴快乐?练书法者,某字长期写来不满意,或因临摹古帖,或因借鉴他人,或是自己所悟,此次写来十分满意,不亦乐乎!文学创作者,把长期聚结在心中的极想通过文字倾述的情怀终于写成了作品,爱恨情仇的心怀得以宣泄,发表与否,都是快乐!旅游者,并非只在目的地才有风景,无论乘车乘船坐飞机,沿途都有风景:或乡野,或街镇,或沙漠,或草原,或云海,或波涛……比那些只到目的地才开始欣赏风景的人,不是多领略了美、多享受了乐趣吗?

⑧人的一生总是在一次次做事的过程中度过的。学会在过程中享受,会使我们更加热爱学习和工作,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 (《思维与智慧》2012年第10期)

小题1: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3分)

小题2:作者在第②段列举了不同人的种种想法,目的是什么?(4 分)

小题3:作者在第⑦段列举了不同人在做事过程中所享受到的乐趣,请你再根据文意补充一例。(4分)

小题4:选文和下面一则链接材料所持的观点基本相反,结合自己的阅读或成长体验,说说自己更赞成哪一种观点,并阐明理由。(6分)

【链接材料】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景色在不断变幻,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这样,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就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了最关键最美好的。“错过”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 “收获”这朵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八下课文 刘心武《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