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探究与说明自然选择学说是达尔文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100多年以来,自然选择学说已被人们广泛接受,但是它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资料一: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了闻名于世的澄江动物化石群.澄江动物化石群向人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动物的演化要比今天快得多,动物新的构造模式或许能在“一夜间”产生.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各个动物门类当时几乎都已存在,只是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

资料二:日本生物学家木村资生发现,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中性的,即变异对生物个体来说,既无害也无利.此外,由于一个氨基酸分子一般有多个遗传密码,例如,当遗传密码由CUU变成CUA时,它所决定的氨基酸仍然是亮氨酸,因此当碱基发生突变后,对生物性状的影响十分微弱.

资料三:生物群落中,个体之间不仅有激烈的斗争,也有和谐的合作.小鸟会帮助鳄鱼清除牙缝中的肉屑,母狮子会合作哺乳别的幼狮,老斑马甚至在群体中被狮子追逼的时候迎向前去,用自杀来保护群体.

结合自然选择理论,指出以上资料哪些不支持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请简要说明.

答案

(1)达尔文认为:在自然界,自然选择进行的十分缓慢,要经过许多亿年的自然选择,生物界才能进化到今天这样的丰富.这与资料一的生物在寒武纪里大爆发式的出现是不相符的.

(2)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变异要么是对生物的生存有利的,要么是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害的,这与资料二的中性变异不符.

(3)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这与资料三中同种动物及不同种动物之间的合作是不符的.

故答案为:生物物种的骤变;中性变异;共同进化

单项选择题
计算题

(18分)

Ⅰ.(6分)图中为“双棱镜干涉”实验装置,其中 s 为单色光源,A为一个顶角略小于180°的等腰三角形棱镜,P为光屏。s位于棱镜对称轴上,屏与棱镜底边平行。调节光路,可在屏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这是由于光源s发出的光经棱镜作用后,相当于在没有棱镜时,两个分别位于图中s1和s2位置的相干波源所发出的光的叠加。(s1和s2的连线与棱镜底边平行。)

已知s1和s2的位置可由其它实验方法确定,类比“双缝干涉测波长”的实验,可以推测出若要利用“双棱镜干涉”测量光源s发出的单色光的波长时,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Ⅱ.(12)图Ⅰ中所示装置可以用来测量硬弹簧(即劲度系数较大的弹簧)的劲度系数k。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可忽略不计:滑动变阻器全长为l,重力加速度为g,V为理想电压表。当木板上没有放重物时,滑动变阻器的触头位于图1中a点,此时电压表示数为零。在木板上放置质量为m的重物,滑动变阻器的触头随木板一起下移。由电压表的示数U及其它给定条件,可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

(1)写出mUk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

(2)已知E = 1.50V,l =" 12.0" cm,g =" 9.80" m/s2。测量结果如下表:

m(kg)1.001.503.004.506.007.50
UV0.1080.1540.2900.4460.6080.740
 

①在图2中给出的坐标纸上利用表中数据描出mU直线。

mU直线的斜率为              kg/V。

③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