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独”是最平凡的生存常态,却也是最富意蕴的哲理呈现。“独当一面”诚然神勇,“众志成城”亦牢不可破;人们需要团结合作,但也离不开“宁静独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高风亮节,但又何尝不是悲怆孤独。“独”有时不太完美,有时是一种需要,有时则是一种追求的境界。

你对“独”有怎样的体会和见解?请以“独”为话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独,是种需要

独,是一种需要。独,会让我们更好地融入团体中,并为之做出更大的贡献。

的确,人与人在交流中可以得到快意的欢欣,但在独中释放自己,让心向更远处延伸,于人是一种享受,于社会则是一份贡献。

上溯到战国时期,庄子向我们阐释了独的快乐。庄子经常躺在荒远的草地上,看天,悟道,体味着逍遥,养浩然之气。在睡梦中,他看到翩跹起舞的蝴蝶,竟在醒后心存怀疑:是我梦见蝶,还是蝶梦见我?如此超然!庄子用心领悟道的存在,纵心驰骋于非常道中,食精神之极品。如此快乐!

庄子告诉我们,独是持竿静坐岸旁,弃来访者于不顾,曳尾于涂;是独立在心灵月亮下,独自一人看守、维护千百年来文人拒绝权势媒聘的坚毅与从容。庄子将自己的感悟传给后人,让我们这些后世人在今日仍能尝到淡淡的道的滋味。道之香穿越历史,在历世历代都滋养着志士仁人﹑凡夫俗子。社会中有了庄子的痕迹。独,产生了这一切。

再遍观古今文学家,谁人在文学创作中不独?屈原独行,《离骚》修著;渊明独归,悠然古今;鲁迅独身挺起,以笔为剑,《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直插腐朽,横扫独裁;史铁生独处于地坛中恍然看穿生命,《我与地坛》启发一代青年……

他们在独中升华着思想,向更远处延伸;他们在独中记录着思想,将升华普照于更多人的心田上。

团结固然重要,但成功仍离不开独处。

料想,“神州”飞船设计师们若不在独处时竭虑思考,哪里会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这般辉煌?袁隆平若不在试验田中独自思考规律,“东方魔稻”何以出现?人大代表若不在独处时深入分析群众的需求,哪里能出台真正有益于民的政策?科学家王选辞世前留下自传,说当他决定发明第一台世上尚无前人发明过的自动激光排版扫描印刷机时,遭到讽刺和嘲笑——初出茅庐的他在研究历程中始终独自一人,然而,后来的发明证明了当初独身奋斗的价值。

独,是一种需要!

在生活中,我们没有必要成天和朋友聚在一起,毕竟这种聚,有时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耗时,挥霍时间。给自己一点时间独处,想想学业,想想修身之道,想想自己为何而生,要给这个社会留下点什么……

独,在这时便会松开我们平日心中的束缚,让我们看得再透些,生活得再激昂些,心胸再开阔些,心态再平和些。

独,不是畏惧的逃避,而是宁静的追求;不是与人不合,而是为自己觅一方天地;不是放荡孤傲,而是超然物外。

题目分析:这是一则材料加话题的作文,材料部分提示了立意的方向,立意角度比较多,可以对“独”展开分析,谈什么是真正的“独”,“独”有什么意义、价值、作用,可以谈谈对“独处”的看法。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谈谈不同的“独”,如孔子的“独”,他的“独”是一种坚守;陶渊明的“独”,他的“独”是一种高风亮节;梭罗的“独”,他的“独”是一种理想……可以写“独”是一种需要,是人类发展、个人进步不可缺少的一环节。可以认为“独”是一种寂寞、孤独、悲怆,等等。建议基准分26分,偏题20分以下,离题10分以下。缺题目扣2分;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满3分为止;字数不足,正常打分之后,每少50字扣1分;明显未完篇的文章,最高不超过25分。确认抄袭,经核查三分之二以上文字雷同,最高不超过5分。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