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对照式的作文提纲。

答案

注意:对材料的过程分析一般包括三个步骤:(1)材料涉及的对象或主角是谁;(2)材料描述这些对象有哪些句子;(3)这些句子隐藏着什么意思。经过多次这样的训练,学生较好地掌握了面对材料作文时要做哪些事,如何审题才能尽可能地避免偏题或走题。

【过程分析】

第一步:弄清材料中涉及的对象有几个?

【对象】老人、年轻人、胡杨树

第二步:找出材料中对这些对象表述的句子?

【老人】

(1)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

(2)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

(3)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年轻人】

(1)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

(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胡杨树】

(1)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2)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

第三步:分析这些句子隐藏的意思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立意。

【思考】

(1)为什么老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会无碍?

(2)为什么年轻人种的胡杨在沙尘暴后全被风刮倒?

(3)胡杨树如何才能抵挡沙尘暴?

【确定立意】

(1)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2)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3)逆境成才、顺境可能会使生命变得脆弱、要夯实基础。

综合
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