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答题。(13分)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 )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融然②。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③畜:同“蓄”。④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划线的词(4分)

⑴渔人甚之(         )   ⑵阡陌交通(        )

⑶颖脱不 (         )   ⑷时或无酒,亦雅咏不 (         )

小题2: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2分)

小题3:从[乙]文看,陶渊明的琴没有琴弦,他本人也不会抚琴,但有朋友相聚,他却“抚而和之”。他真的是在抚琴吗?结合全文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3分)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⑵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答案

小题1:⑴对……感到惊异 ⑵交错相通 ⑶ 束缚,约束 ⑷停止

小题1: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小题1: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意对即可)(2分)

小题1: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②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

实验题

固体粉末X由Fe2O3、CuO组成,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下图中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均已检查装置气密性)探究X与过量炭粉发生反应时,除生成CO2外,是否还有其他气体产物。

请回答:    

(1)若按甲→丙→丁的顺序连接装置,则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上图装置代号)装置和试剂需称量,开始反应,气体经充分吸收后,分析数据发现,消耗碳、氧元素的质量大于生成CO2的质量,可能的原因除产生了CO2外的其他气体产物,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   

(2)为使实验测得的数据更能准确说明问题,一些同学按乙→丁→戊的顺序连接装置进行实验,并且加热前先通一会气体M,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儿该气体。    

①气体M可能是____________ (填字母)。    

  a.CO2       b.H2         c.N      d.CO     e.O2    

②停止加热后再通一会气体M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两套装置均存在的同样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如图)将X进行转化(每一步均反应完全)

①生成气体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固体D投入过量稀硫酸并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加入双氧水,得黄色溶液。 写出当加入双氧水时溶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已知固体X的质量为7.2g反应中AI粉的质量是2.7g,气体B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672ml,则固体D的质量是_________g。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