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农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选出下列“数”字读音与意思相同的一项 (   ) 

①数罟不入海池 ②数口之家 ③范增数目项王 ④媒人去数日 ⑤识盈虚之有数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②④ 

2.选出加粗字意义相同的一项(   )

A.谷不可食也/臣不犬马怖惧之情

B.勿其时/项王天下者

C.涂有饿莩而不知/非常之谋难于猝

D.非我也,也/行军用之道

3.翻译下列各句。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一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孟子提出了发展生产的哪些措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A

3.(1)五亩大小的建宅基地,如果种上了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也能穿上丝织衣服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那么,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3)如果做到了这些却不能称王,这种情况是从未出现过的。 

4.用比喻手法揭露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意对即可) 

5.①不违农时。②数罟不入海池。③斧斤以时人山林。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⑤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⑥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