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2013年6月,某县决定报废一批大排量公交车。该县政府给予公交公司200万元的补偿款用于购置新车。2013年8月20日,公交公司为新购入的公交车支付价款400万元,补偿款项于当日到账。该批车辆正式开始使用的时间为2013年9月30日,使用期限为20年,预计净残值为0。公交公司采用年限平均法对该批车辆计提折旧。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则公交公司2013年末因该事项对损益的影响金额为()。

A.195万元

B.-2.5万元

C.-5万元

D.200万元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公交公司需要对该公交车计提折旧=400/20/12×3=5(万元);取得的政府补助200万元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在该公交车的折旧期限内进行分摊,本期分摊金额=200/20/12×3=2.5(万元),因此对损益的影响金额=-5+2.5=-2.5(万元)。

阅读理解与欣赏

温 * * 打给母亲的电话

李晓

       ①他的亲人,有13 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 * * 。

       ②他的母亲,叫杨秀兰。这位年过九旬的母亲,和中国那些普通的母亲一样。早年,她只是天津城里一位寻常的小学语文老师。那时,他和母亲住在天津城里一条古朴的小胡同里,他与小伙伴们把门板卸下来当乒乓球台,他母亲喜欢把钥匙放在邻居家里,放学后,他便到邻居家拿钥匙:“刘娘,我妈把钥匙放您这儿了?”后来,他到北京工作以后,母亲还炸好面酱,托跑运输的邻居给他带到北京。后来,她的儿子成了国家 * * 。他说:“母亲对我的教育是永远忘记不了的,因为我出生在 1942 年,恰恰是在抗战时期,我在她身边知道了战争的苦难,知道了生活的艰难,从而懂得一个人要如何献身给国家。”他这样深情地说。这绝不是一个国务院 * * 的即兴表达,这是一个孩子对母亲内心的感激和感恩。 

       ③三年前春天的下午,他到日本访问,在国会刚刚进行了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成功演讲后,他便给母亲打电话:“妈,我讲得怎样啊?”在当天的电视直播里,双眼昏花的母亲一直看完了他的演讲,接到他的电话,老母亲当即夸奖他:“孩子,你讲得很好,因为你是在用心讲。”他这才放心了。母亲是他信任的人,他等待母亲评论的心情,就像一个幼儿园孩子,等待老师给胸前佩戴大红花一样。在参加当日华人社团和中日友好团体近千人共同举办的欢迎大会上,他提起国会演讲结束后,打出的第一个电话是给母亲的,并说到“妈妈在我小时候就教育我要讲真话”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所有的人无不为他的亲情所动容,许多人眼眶里闪着晶莹的泪花,有的甚至被感动得泪流满面。一位日本老妇人,双手合掌向身旁一位中国人说道:“你们中国人很幸福。有这样一位热爱妈妈的 * * 阁下,连我也感到很温暖…… ”

       ④在美国访问时,他再次回忆年幼时母亲对他的教育。他说:“母亲从小就教育我,对人要真实、真情、真挚、真切。一个人如果做到‘四真’就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在他做了一个泱泱大国的 * * 后,也是按照母亲的嘱托去做的。 

       ⑤在天津火车站候车大厅,他向一位哭泣的母亲伸出了慈爱的大手,那位母亲两岁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无钱求医,母亲的哭声揪痛了他的心。在他的关心下,孩子入院了,后来,他又自己捐助一万元给孩子治病。在视察路上,他中途下车,把手伸向了那位刚从庄稼地里劳作回来的母亲,后来,在全国掀起了为农民工的讨薪风暴。在前年的地震灾区,多少次,看到他情不自禁地流泪……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而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

        ⑥多幸福啊, * * 的母亲。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每当他外出视察与访问,雷打不动的,是母亲在新闻里对他的张望,在心里对他的念叨。而他,无论怎么繁忙,也还记得,常常给母亲打一个电话。老舍在《我的母亲》中写道:“人,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在,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

       ⑦给母亲打电话回家的 * * ,一个赤子的深情,才让他常常《仰望星空》,正如他在诗里诉说的那样:“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自《意林》2010年第10期,有删改)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从文中找出印证第⑥段“念天下苍生,也念母亲安康”的三件事。 

                                                                                                                                         

3.第②段插入 * * 小时候的生活片断有何用意?

                                                                                                                                                             

4.分析第⑤段“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有一颗柔软滚烫的心在绵延奔腾”一句中划线词的作用。 

                                                                                                                                                             

                                                                                                                                                             

5.从第⑥段划线的句子中,你能感受到母亲怎样的复杂情感?

                                                                                                                                                               

                                                                                                                                                              

6.古人曾有“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叹,也有“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面对七旬 * * 与九旬母亲之间的真挚情意,你有何感想?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