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写作题

阅读下列材料,选择一个角度作文。

在面包店,我为了买奶酥面包或花生面包而迟疑半天,因为两种我都爱吃,但一天只能吃一种。后来我买了奶酥面包,是不得不作的选择。排队付账的时候,我想到,买面包时的迟疑也就像人生里的每一个选择一样:我们要买一条土司容易,但选择面包的馅儿就难;我们要生活很容易,但生活得有内容、有滋味就难。可以用钱买的面包都会难以选择,何况是那些无法用钱买的选择呢?为了充饥而买面包,是第一种层次;为了品味而买面包,是第二种层次;又能充饥又能品味,是第三种层次。走出面包店,我想明天再买花生面包吧!然后我就边走边吃刚出炉的奶酥面包,热气腾腾的,滋味很好。

答案

[题目分析]

新材料作文,也是有核心观点与分支观点的。本材料的核心观点是:人生的追求要物质与精神的高度统一。物欲的追求与心灵的追求乃是天平的两端,一个有慧心的人自然可以找到既可充饥又好吃的面包。分支观点:生活要追求有内容、有滋味的生活;要选择有品味的生活;有的人只顾物质而不顾心灵的现象是存在的;有的人为了强调心灵而鄙视物质;只有视野开阔的人,才知道心灵与物质平衡的重要;还可以换一种思路与眼光等。

[写作指导]

充饥的面包是物质的,而有品味的去欣赏生活则是精神的。人要追求有物质更有精神的生活。人生的境界离不开物质与精神。古人讲,仓廪实而知礼节。“仓廪”就是物质的,“礼节”就是精神的。光追求吃喝、财富、物质的享受,生活是贫瘠的;而在物质的情况下,追求精神的、思想的、哲学的境界,才是丰富的高境界的生活。

可以举例:陶行知先生曾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个富家子弟,一个洋学生,物质可谓丰富也;一个金陵大学毕业,一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资格可谓出类拔萃也。但他——陶行知却在农村晓庄办起了学校,为平民的前途、未来、希望着想。他捧着一颗赤诚的心,把物质与财富贡献出来,把身心贡献出来,把思想贡献出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主张。人们看到了陶行知的伟大之所在——“人生为一件大事”而来。为什么他没有躺在物质的枷锁下?为什么他没有仅仅享受物质的奢华?因为境界,因为他理解人生的意义,因为精神可以超出生命的所在。

当我们看到世界级著名演员李连杰带着上千万元,自己租用飞机,走在了汶川地震的路上;当我们看到他不但带来了壹基金的资助,还带来了大量的帐篷、食品与棉被;当我们看到他脱掉名牌的服装,一起奔走在救灾的现场,作为一个普通的志愿者,去扎帐篷,去卸救灾的物资,也与灾民一起吃方便面。现在想想,还是他说的一句话对:“不是所有的富人都是为富不仁。”在这里,物质与精神有机的统一了起来。人们记住了李连杰,记住了他为灾区忙碌的身影,这身影逐渐、逐渐高大起来了。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综合性学习(8分)

材料一:“酒店出租、大型豪华酒店急售、酒店停业装修……”在各类传媒上,诸如此类的信息不胜枚举,自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不少星级酒店营业额出现大幅度下滑。

材料二:一场“光盘行动”正在我们身边进行。它是北京市一家民间公益组织推行的公益活动。该活动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公益组织的志愿者倡议市民在酒店就餐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光盘行动”的倡议得到了社会广泛响应。

材料三:最近,党中央发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我校正处于大改革、大发展、大跨越时期,也提出了建设“节约型校园”的目标。作为中学生,我们更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担负起青年人的责任,为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创建节约型校园贡献力量。

小题1:根据上述材料,请你用生动的语言拟写一则提倡节俭的宣传标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光盘行动”倡议引发了网友的高度评价,请你就“光盘行动”的重要意义跟上一帖。(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在校园内,浪费现象比比皆是:水笼头未关、电灯未关、饭菜过剩等,请你就某同学身上发生的一种浪费现象加以劝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