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 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
材料二:1947年杜鲁门宣布世界已经划分成“自由制度”和“极权政体”两个阵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要在这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中进行选择,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那些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扰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征服的企图。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一一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材料五:1981年,里根声称,对苏联施加经济压力……以使苏联领导人削减军费,并逐渐缓和他们在世界上的行为,尤其是在阿富汗问题上。
—《冷战时期美苏贸易》
材料六:1989年布什公开提出: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仅是遇制苏联的扩张,我们所要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西方应当鼓励苏联朝一个开放的社会演进,直到迹象表明苏联已经进行了民主和自由市场的经济改革之后,华盛倾才会不再阻止对苏联的经济提助。
回答 :
(1)材料一中丘吉尔的演说产生了什么影响 ?
(2) 材料二中的最后一句话中“自由国家”“少数武装分子”“外来压力”分别指什么?为此美国对苏联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材料二、三、四,美国为此采取哪些措施?
(3) 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内容,苏联采取了什么措施 ?它意味着什么 ?
(4)材料六与材料五相比,反映出美国对苏联的政策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5)材料六中布什所说“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的本意是什么?对苏联产生了什么影响?
(1) 公开了美国、西欧与苏联及东欧之间的矛盾, 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反对苏联, 被看做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2)“自由国家”指资本主义国家;“少数武装分子”指 * * 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外来压力”指苏联。为此美国采取了冷战政策。采取措施:政治上的杜鲁门主义,援助希腊等国;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国家;军事上建立北约组织。
(3) 1955 年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欧洲正式出现了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冷战”局面最终形成。
(4) 变化:以经济等非政治手段向苏联施加压力。原因:20世纪70年代苏联的实力增强,在美苏争霸中处于攻势。
(5)本意: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以经济援助为诱饵,对苏联的和平演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本题考查了二战后的世界政治发展概况,强调了两极格局的发展历程以及苏东剧变的原因。